首先,武器進出口很大程度上是國際政治的體現。美國作為超級大國,領導北約這一全球最大的軍事聯盟體系,其在國際上說一不二的地位,引來許多國家爭相追隨,甘當“跟班小弟”,不惜重金購買美國的武器裝備,頗有交“保護費”的味道,這也是美國在世界武器出口市場上多年占據榜首的重要原因。但隨著特朗普總統多次強調“美國優先”戰略,一些昔日盟友和“小弟”接連受到美國的制裁和恫嚇,一些國家開始重新認識和美國的關係,在軍事上開始有所保留。比如法國和德國均拒絕引進美國的F-35戰機,自主研發新一代戰機。
其次,他國一些高性價比的武器裝備衝擊美制產品。近年來,特別是在敘利亞戰場上,俄制武器受到認可,相比美國的同類武器,俄羅斯的報價更“接地氣”,這讓不少中東國家產生興趣。以近來炒得沸沸揚揚的土耳其採購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為例,美國希望土耳其放棄俄制產品購買美制“愛國者”系統。事實上,S-400系統與“愛國者”系統性能近乎相當,但前者價格僅為後者的1/3,所以土耳其“鐵了心”要買S-400系統。
再次,美國一些防務企業的軍售貿易模式限制了美制武器的訂單。對於美國許多防務企業,他們傾向於“授之以魚”而不是“授之以漁”,擔心與外國供應商分享生產工作與技術訣竅,會催生“一個競爭者”。目前對於許多國家,經濟下行壓力普遍存在,如何緩解國內就業壓力成為各國政府“頗為頭痛”的事情。當前,許多軍售國家承諾與武器進口國合作生產武器,幫助其發展國防工業,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國家財富,相比美國只出售產品的模式,自然吸引力更強。
最後,一些出口的美制產品並非完美無瑕,部分性能被“閹割”。據報道,一些出口的美制武器,常常在性能上“大打折扣”,比如美國賣給日本的F-15J沒有發射中距空對空導彈的能力,嚴格意義上講無法算是三代機;美國賣給沙特和埃及的M1A1坦克,都是沒有貧鈾裝甲的版本。此外,美軍前段時間交付給澳大利亞的首批F-35戰機,還沒怎麼使用,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這讓一些國家對美制武器的性能產生質疑。
來源:中國國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