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一艘中國貨船停靠在印度孟買一處集裝箱碼頭。(美國雅虎新聞網站) |
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如果美國政府對中國輸美商品采取新一輪加征關稅措施,北京予以反擊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同時也可以預期,北京可能會借機推進經濟改革,并將市場進一步向境外投資者開放,而這些或許最終對中國自身是有益的。
香港《南華早報》7月18日刊發法國安盛投資經理公司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的文章,文章說,不斷加劇的貿易風險也會提升中國實施國內政策改革的緊迫性。在出口放緩和國內經濟增長壓力累積的交互作用下,北京在政策方面實施更多微調的可能性將增大。盡管北京鑒於當前經濟形勢可能會同時采取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但預計不會出現用流動性漫灌市場和再次掀起基礎設施建設熱潮的局面,因為這會抵消中國政府在去杠杆和對地方政府財務狀況進行整合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預計北京會通過使其市場和經濟進一步自由化來實現貿易的多樣化和增強國內需求。如果說在中美貿易爭端的黑暗中存在一綫光明的話,那必定是,這會成為中國加快結構性改革的動力。
從中國國內來看,未來如果中國政府采取更多的財政支持舉措,同時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那麼就會有助於中國加速朝著技術驅動型增長的方向實現再平衡。從對外角度看,北京已經加快了市場自由化的速度。通過開放國內金融系統、削減關稅和降低外國直接投資的門檻,中國正在與外部世界進行更多的互動,這與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全然不同。
中美之間的紛爭肯定對全球貿易不利,但如果中國能借機讓其經濟朝著國內消費和技術驅動型增長的方向實現再平衡,那麼就可以對這場貿易爭端加以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