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洪忠教授發言(中評社 袁曉麥攝) |
學者們在這場論壇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包括加速教學內容的創新,提升學生跨領域學習的機會,以及促進AI業界與新聞傳播教育的結合。與會學者們表示,AI 的發展是必然的趨勢,我們無須懼怕它的發展,反而更要教導學生如何善用AI,並加強新聞傳播學院之間的合作,包括建立跨校聯盟,分享資源與最佳實踐,並共同開展研究項目,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深入交流。本場討論在熱烈而融洽的氛圍中結束。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面對AI時代的挑戰,新聞傳播教育需要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創新。同時,兩岸三地高校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將為新聞傳播教育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推動新聞傳播領域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成為學界和業界共同關注的焦點。論壇也於10月19日上午迎來壓軸場次,以“人工智能脈絡下產學研合作的機會與新模式”為主題,與會者們圍繞AI時代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新思路、新模式展開了熱烈討論,為推動行業發展貢獻智慧。
本場討論由台灣政治大學國際合作發展處處長陳憶寧教授主持,香港恒生大學決策科學學院副院長劉海教授擔任引言人。劉海教授從技術角度,向與會嘉賓們介紹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從歷史、定義到關鍵技術(如深度學習、聯邦學習)及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對抗網絡和變分自編碼器等領域的具體應用。他指出,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虛假新聞和圖片的傳播成為傳媒行業所面臨的一大挑戰。面對這一問題,自然語言處理(NLP)等技術就可以被應用於檢測假新聞。同時,針對圖片和視頻造假技術,如Deepfake,目前就存在多種檢測方法,包括通過AI技術分析圖片和視頻的真偽,以及為真實內容添加認證標識,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這些技術的應用有助於提升公眾對信息的辨別能力,減少假新聞的傳播。
在最後一場論壇中,與會專家們深入探討了新聞傳播領域與人工智能結合的新認識以及產學合作的新模式,強調通過產學研合作、資源共享、平台共建等多種合作模式來促進共同發展。一方面,在AI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人文社科學者面臨與理工科學者合作時的被動局面,因此合作的基礎在於雙方的“雙向奔赴”。即單向的技術學習和應用不足以促進有效的產學研合作,人文社科學者同樣需要提升技術素養,進而聯合業界建立實質性合作。另一方面,與會學者們強調了產研合作中核心價值的重要性,提出無論是在產品開發還是研究領域,最核心的是要傳播自己的獨特價值。傳播學的研究可以為其他領域提供理論基礎和解釋性價值,如在反詐騙領域的研究,通過理論基礎解釋騙子的行為邏輯,從而幫助識別和預防詐騙。此外,產研合作應保持開放心態,鼓勵跨界交流,尋找適合技術和應用場景的結合點,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