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王鴻剛近日在參加新華網第十四屆“縱論天下”國際問題研討會時表示,面對“世界更亂、國內更鬧、麻煩更多、資源更少”等形勢變化,未來美國全球戰略在產業政策、強化軍備、地緣重點與認知作戰等方面的新動向、新變化值得關注和警惕。
回顧過去幾年,王鴻剛總結了拜登政府全球戰略當中三大較為恒定的特點。
第一是走中間路線。拜登政府在國際主義和國家主義之間選擇了中間道路。國際主義是冷戰之後美國主流的戰略路線,主要特點是全球布局、重心在外;國家主義與之相反,主張重心放在國內,擺脫多邊機制、多邊義務,一切以本國優先。拜登政府既不同意將戰略重心完全收回國內,也覺得過去這一套不太行,所以必須要收一收,強調仍然要在外邊搞,但是在外邊搞也是為了國內服務。
第二是走綜合路線。拜登政府採取了“投資、結盟、競爭”綜合施策的複雜構想,是其全球戰略的一個基本邏輯。投資就是重視美國國內經濟建設,本質上是霸權實力根基的重塑;結盟主要是新老盟友的構築;競爭實際上是霸權實力的運用,通過投資國內和協同盟友,用放大了的實力同對手打交道,實施系統性的遏制打壓,從而反過來進一步鞏固霸權的基礎。
第三是走混合路線。拜登政府這幾年做了很多看似矛盾的事,看起來是“說一套做一套”,其實是一套非常複雜的混合路線。通過混合信號的釋放,混合策略的運用,實現更加多元、更加深層的目的。比如說在大國博弈當中採取“競爭+管控競爭”這樣一種混合策略,通過兩手並用,意圖既持續打壓對手,又防止對手過激反應。
王鴻剛指出,美國面臨的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世界更亂。世界變局加速演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感覺,但這些變局對每個國家的影響、挑戰、機遇是不一樣的,每一輪大變局本質上都是要革霸權的命。變局有加速度,疫情是加速器,疫後世界變局的演進將會越來越快,對霸權衝擊會越來越大,這是拜登政府必須面對的一個客觀現實,即便它不願意承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