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監督切入點找得越准,治理效果才會越明顯。經過幾個多月的走訪調研和監督整改,山東省萊陽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李婧美對此感觸頗深。
今年3月,萊陽市紀委監委專門組建了常態化監督組,聚焦重點難點工作,通過調研式監督,深入查找責任作風問題。作為常態化監督組的一員,李婧美和其他成員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這項工作做扎實做出成效。“結合今年工作部署,護航優化營商環境成為調研的一個重要課題。”
營商環境如何優化,企業最有發言權。常態化監督組在對接大數據服務中心、梳理分析“12345”涉企問題投訴基礎性上,以小微企業為重點,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入企走訪調研。
走訪調研就是要實地瞭解企業經營情況,在與市場主體面對面交流中找尋監督切入點。“建立信任是關鍵,亦是考驗”,李婧美回憶,起初企業主對常態化監督組的到來充滿防備、質疑,是多次耐心的思想動員和真誠的交流才換來敞開心扉。
“這幾年安全生產抓得緊,安全檢查也很頻繁,但是第三方機構‘專家’每次都不同,提出的車間警示標示牌的高度標準也不一致,我們只能反復整改,費時又費力。”一位食品企業主的心聲為後續調研、監督工作打開突破口。
第三方機構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眾多領域,或為政府部門在履行行政職責過程中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或為企業在生產經營發展中提供代理審批、政策咨詢等服務。安全生產檢查標準多變易變問題,看似是小事,卻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營商環境的優劣,甚至損害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隨著走訪調研的深入,常態化監督組發現同類企業都有類似遭遇。在進一步擴大範圍調研後,第三方機構的監管狀況逐漸展露。
“我們先後深入70餘家企業和10餘個職能部門單位,摸排瞭解情況,發現我市第三方機構良莠不齊,存在市場公開透明度不高、執業不規範、行業自律性差等問題,其中服務質低價高、失信執業等問題較為突出。”李婧美清楚,上述問題從表面看是第三方機構自身追求經濟利益、無視執業準則,根子卻是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職責不明、監管失位,對第三方機構只用不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