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報記者:古建築、近代現代代表性建築是我國文物的重要類型,遍布我國城鎮鄉村,請詳細介紹一下我國文物建築保護管理情況?謝謝。
鄧超:謝謝記者的提問。我們司有一個處專門叫文物建築處,我們習慣將古建築、近現代代表性建築合稱為“文物建築”,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文物建築占比是62%,在766722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文物建築占比是53%,總數超過了40萬處,數量龐大,類型也豐富。
十八大以來,我們一方面利用中央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用於1000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工作,持續改善文物本體的保護狀況。另一方面,嚴格管控,高水平引導文物建築周邊的建設活動,賡續城鄉文脈。就是說既保護文物本體,也保護周邊環境。在此期間,一大批文物建築已經成為城鄉復興的火車頭,文物建築保護利用成為老城老街老村鎮的高質量發展的“點金石”。同時,近年來,根據文物事業的發展情況,我們不僅關注國保單位的保護修繕,也將事業延伸到了文物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延伸到了預防性保護路徑的探索,部署實施了預防性保護的試點工作。特別是關注低級別文物保護,持續開展拯救老屋行動,開展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近期支持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和政府一般債券用於低級別文物建築的保護修繕工作,這些都有力改善了文物建築的整體保護情況。
在央屬文物保護資金設立之後,像近期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梅蘭芳舊居等一批重要的文物建築修繕以後重新煥發光彩,已經取得了明顯實效。文物建築整體保護工作在這幾年有很大進展,但是實事求是來講,文物建築的保護、研究和工作體制機制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在下一步,我們會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推進以下工作,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持續推進改革。要以文物保護法修訂為契機,組織修訂《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針對現在社會各界比較關心的文物建築的招投標、文物建築材料,包括工匠問題,提出改革舉措,整體謀劃,攻堅克難。要推動建立保護工程的技術監督體系,加強世界遺產、國保單位和省級古建院所文物建築力量配備,推動相關學科建設,加強文物建築的後備人才培養。
另一方面是加強系統保護和研究性保護,編制文物建築保護研究“十五五”專項規劃,啟動“營造中國”計劃,依托應縣木塔等一批重大的文物建築修繕工程,推動高水平保護、研究和展示。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保護展示建築、造像、壁畫、碑刻、彩畫的深厚價值和它的研究史、保護史,也要整體保護與這些建築共存共生的周邊環境、古樹名木、文化景觀,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文物建築工作高質量發展。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