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現場(中評社 李子寧攝) |
第三,兩岸關係的惡化程度。未來幾年,賴清德當局的“台獨”立場與言行將直接影響兩岸關係的走向。今年5月20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赤裸裸地宣揚“兩國論”,這不僅暴露其作為“台獨工作者”的真實立場,也釋放出其試圖破壞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危險信號。尤其值得指出的是,“5·20”講話不僅僅提出了充滿挑釁意味的“台獨”論述,更為重要的是,它從法理、歷史、邏輯和體系上完成了對台灣政治定位的重構。“台獨”分裂活動是台海地區和平最大的破壞性因素,賴清德的“台獨”挑釁進一步加劇兩岸關係緊張,使得台海局勢更加複雜嚴峻。目前看到的兩岸矛盾,也許是一個新對抗階段的開始,未來幾年的兩岸關係大概率會呈現出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嚴峻的態勢。
第四,國際社會在台灣問題上秉持態度的變化。隨著台灣問題被進一步“國際化”,國際社會對台灣問題的態度也出現微妙變化。雖然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但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一些國家開始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更加謹慎或模糊的立場。雖然這些國家在明面上沒有改變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模仿美國的做法,日益呈現出兩面性的政治態度。這種政策立場的微妙變化,雖然是出於對中美關係複雜性的考量,但客觀上起到了為“台獨”勢力撐腰打氣的作用,不僅會加劇台海局勢走向的不確定性,還為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增添了新變數。
第五,台灣民眾對“台獨”風險的認知程度。目前,因各種複雜原因,致使台灣民眾對因“台獨”挑釁而引發台海風險的認知不夠。隨著“台獨”挑釁的不斷升級,台海局勢必定會進一步緊張,台灣民眾對“台獨”風險的認識也會進一步加深。隨之而來,台灣民眾對兩岸和平與穩定的渴望或許能成為影響台灣政治變化和兩岸關係走向的重要因素。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會意識到,維持與大陸的和平穩定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福祉至關重要,而“台獨”訴求不僅無法實現,反而可能將台灣推向戰火的深淵。台灣民眾的這種認知變化,可能促使台灣社會內部出現對賴清德當局兩岸政策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