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華(中評社 陸文煜攝) |
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記者 陸文煜)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1日發布公告,決定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涉及石化業等12個稅目產品。對此,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華對中評社記者表示,如果台灣當局不回到“九二共識”的軌道上,大陸大概率還會進一步採取措施,擴大中止關稅減讓的產品範圍。王華預計,以兩岸貿易對等開放為參照基準,在大方向上大陸政策可能會趨於收緊,但在具體產品品類上,則是有緊有鬆,張弛有度。
近段時間,兩岸經貿領域發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商務部15日發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報告,認定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二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1日公告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三是海關總署決定自22日起恢復暫停了6個多月的台灣地區石斑魚輸入。王華表示,對這三件事不能孤立看待,綜合判斷,未來兩岸之間的貿易摩擦可能會趨於常態化。
王華指出,在對外貿易往來中,貿易摩擦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現象,可以按照WTO規則予以處理和解決。反觀ECFA簽署以來,兩岸一直處於不對等開放狀態,大陸對此“隱忍不發”,這才是不符合貿易“常態”的。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大陸願意在經貿交流中多讓利,以此向對岸釋放善意,但台灣當局不僅“惠而不認”,甚至鼓動島內媒體對大陸善意肆意扭曲甚至污名化,意圖使台灣民眾“惠而不知”,這就越來越偏離了當初兩岸各界努力推動經貿關係正常化、自由化的初衷。實際上,早在2020年(即ECFA簽署十周年)之時,台灣島內就已經有一波輿論在討論ECFA會不會停的問題,可見台灣各界對於兩岸經貿交流規則不公平、不對等的事實是心知肚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