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驗光師公會號召千名驗光師赴“立院”抗議。(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1月6日電(記者 張穎齊)“立法院”外6日中午再度湧現千人集結,由驗光師公會全聯會發起的“千名驗光師集結‘立法院’抗議‘衛福部’,捍衛驗光師專業權益”抗議活動,要求台“衛生福利部”應將驗光師正名並修正政策,還給驗光師應有的權益。許多路過民眾誤以為又是青鳥集結,警方也出動大批警力維安。
全台22縣市驗光師公會,今午集結在位於濟南路的“立院”外,驗光師全聯會陳情,驗光師英文翻譯“Optometrist”,但全台目前4千多位通過醫事人員公家考試的驗光師,拿到“衛福部”頒發的英文證書寫著“Optician”,有損驗光師的專業及尊嚴多年來不斷請求“衛福部”正名,都不被理會,因此上街頭抗議,捍衛權益。
“衛福部”統計,全台約有近4千名驗光師,《驗光人員法》規定,驗光師不得為6歲以下兒童驗光,而6至15歲兒少需在眼科醫師教導下進行。
驗光師全聯會理事長黃群宸表示,現行無論在診所或眼鏡行,都會要求驗光師幫6歲以下兒童驗光,等於被迫違法,受罰的又是驗光師,簡直有苦難言。驗光師英譯應修正為“Optometrist”,但醫事司仍建議以不符國際規範的“Optician”作英譯,即非醫事人員的“配鏡師”,損害驗光師專業與尊嚴。他痛批“衛福部”黑箱操作,迎合眼科醫學會與醫師公會。在澳洲、新加坡等許多國家,Optician(配鏡師)只能針對眼科醫師開的配鏡單進行配鏡,不能獨立驗光,錯譯將影響“本國”驗光師在國際交流,要求“衛福部”1個月內落實專業地位正名與政策修正,促成2月中旬與澳洲視光學院展開學術合作交流。
眼科醫學會回應,Optician是英國系統對驗光師稱呼,而Optometrist最早出現於美國,是指接受學士後教育、有診斷治療眼科疾病能力的醫療人員。目前“國內”驗光師臨床實習時間短,在醫院或診所不到半年,另外半年在眼鏡行,與其他醫事人員至少1年的教學醫院實習有落差。
千名驗光師持續在“立院”外發表抗議,並設攤、有茶飲、小物等,警方不敢大意,出動近百名警力上隔柵維安,“立院”裡外都是員警,慎防像去年底青鳥一度欲衝進“立院”的衝突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