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4日電/遭受美國的全面打壓,華為很“受傷”。據全球行業著名分析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4月發布的2021年度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品牌的銷量數據,華為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暴跌至4%。去年一季度,華為手機銷量還位居全球第一,現在退至第六,前五位變成了三星(20%)、蘋果(17%)、小米(13%)、OPPO(12%)、vivo(10%)。華為手機市場份額下滑之快、之劇,超出很多人的預測。有分析認為,華為手機落幕將成定局。除手機業務外,市場持續關注華為手中還有幾張牌可打,華為還能不能挺得住。
2019年5月17日、2020年5月15日、2020年8月17日,美國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先後三次宣布對華為實施所謂的制裁,濫用國家力量對華為進行極限打擊,試圖將華為排除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之外,以此釜底抽薪,欲置華為於死地。
美國以芯片等關鍵元器件斷供為手段,對華為的圍堵獵殺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但我們必須認識到,美國對華為、對中國高科技企業和產業鏈供應鏈的打壓,沒有底線,只有超極限。我們一定要做最全面的最充分的預計和準備。
雖然華為很“受傷”,但我認為,華為可以贏,華為終將贏。
從企業個體看,華為有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體系,有融匯中西智慧的一流管理,有比較超前、成熟的戰略思維和戰略準備,有永遠不會屈服於壓力的奮鬥者精神與文化。而且,華為不只是一棵大樹,而是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生態系統,實現了“榕樹式”生長,一木已成林。不僅如此,它的核心理念是做技術基座、做技術“土地”。你可以砍倒土壤裡長出來的一棵樹,比如某種應用場景或產品,卻很難封死、割裂這片厚實而廣闊的土地。
從市場規律和全球大勢看,經濟全球化雖然遭遇逆流狂風,但大勢不可逆,大道不可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已經深度融合,要想以一方之力實現技術、產品、產業、市場的完全脫鈎,無異於痴人說夢,就像要把世界經濟的大海分割成一個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和波士頓咨詢公司就明確表示,唯有合作共贏才是出路。
華為是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標杆,是中國企業戰略科技力量的代表,具有標誌性意義。華為突圍輸不起,必須贏。這是實力的較量,也是精神的較量。進一步講,面對缺“芯”之痛和更大範圍的產業安全風險,我們必須要進一步形成共識,形成合力,形成默契,以底線思維和鬥爭精神,共同培育打造戰略科技產業自主生存發展的能力,協同培育產業鏈供應鏈能經受超極限打擊的能力。
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本保障。其中,要把握兩個重點,一個是更高水平自力更生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確保極端條件下產業可正常持續;一個是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下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確保正常條件下能應對極端衝擊。
發揮好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又是我們堅實的底氣。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14億人的超大市場,是中國之市場,也是世界之市場,足可以支撐起無數個中國華為的生長,也足可以鞏固世界各國企業對共同創造和分享發展機遇的信心。商務部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增長勢頭,同比增長39.9%。聯合國貿發會議今年初發布的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一方面,我們支持培育本土企業壯大要不遺餘力;另一方面,積極吸引外資的力度不能減,步子不能停。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發揮,可以賦予中國企業和產業鏈供應鏈強大的活力與韌性。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基本路徑。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企業配置資源的效益更大、效率更優,解決“卡脖子”問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也要注重依托企業這個主體。政府要完善並用足用好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制度工具箱,在破除科技、教育體制機制障礙上要有膽識有魄力有力度有速度。給科技創新企業市場機會,優化營商環境。在一些領域和環節,比如全局性、戰略性的基礎研究,政府要當仁不讓發揮決定性作用,包括投入的傾斜,要素的集聚,力量的協同,保障的到位。強化科技創新是發展第一動力的理念,在人才培養、選拔、使用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體制機制。
世界經濟史的無數案例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誰先關門誰先死。華為的突圍,中國科技產業的自立自強和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但開放的華為,開放的中國,將必定勇毅前行,收獲最終的笑容。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徐立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