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自然博物館靠什麼“吸粉”
http://www.crntt.hk   2021-02-18 10:35:47
 
  上海自然博物館充分結合場館資源,開發優質線上學習資源。原創“自然探索在線”7大主題20個互動遊戲,推出涵蓋1500多條資源的全網搜索系統,製作拍攝“一鳴有問題”“多維的聚會”等微視頻,建立“我的自然百寶箱”“螺俚螺說”專題網頁,推出“聽見萬物”微信小程序,為公眾提供多元化的優質科普內容。場館建設運營的微信公眾號、網站、App等一系列新媒體平台,粉絲超過100萬人。

  “我們也在不停地留下城市記憶,讓自然博物館裡留得下鄉愁。”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說。上海自然博物館靜靜地講述著“上海故事”,館內的研究人員長期對身邊的生態環境進行“刻印”。白鰭豚、狗獾、玉帶海雕……“記錄上海”展櫃裡展示著在上海曾經或現在瀕臨絕跡的生物。候鳥驛站展台則展示了春、夏、秋、冬在上海崇明東灘濕地栖息的43種132件鳥類標本。在“上海故事”展區,市民可以了解到腳下這片土地上正在或曾經生活過的動植物千百萬年來的演化變遷。小姑娘王雨指著天上飛的一只鳥類標本嚴肅地告訴記者,“這只鳥我見過!”

  充分反映“世界眼光,中國特色,上海特點”,這是打造躋身於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館的氣魄和底氣。

  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說,上海自然博物館一直在用科學的精神做場館:朝後看,從時間尺度上回望既往的生態環境,重現發現科學問題的過程;朝前看,站在當代思考未來科學教育怎麼走,特別是科學和藝術的融合,以便更好地在場館裡激發參觀者的好奇心和個性特點,發現每一個人的興趣和愛好。

  教育在重構、藏品在重生、研究在重塑、歷史在重現。上海自然博物館就在這“趣”的過程中,載著鄉愁,裝著記憶,構築著人與自然和諧的壯麗畫卷,講述著科技、文化、自然相融合的故事。正如微博網友“@掛著鈴鐺的大菊”所言,“這是讓活在鋼筋水泥中的我願意常來看看的好地方”。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