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創新和內需“雙驅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http://www.crntt.hk   2021-01-10 09:38:01
 
  二、擴大內需是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積蓄發展動能、對衝世界經濟下行風險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前,中國經濟以國內循環為主,進出口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很小。改革開放後,我們打開了國門,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深度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國際大循環,形成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展格局。可以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個重要節點。面對嚴重的外部危機衝擊,我們把擴大內需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立足點,推動經濟發展向內需主導轉變,國內循環對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開始顯著上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使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推動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從需求上看,中國擁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從供給上看,中國擁有基於國內大市場形成的強大生產能力,能夠促進全球要素資源整合,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得到充分發揮。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文章強調,總體來看,面向“十四五”時期,我們需推動實現“創新驅動”和“內需驅動”,並以此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下一階段,需圍繞深化改革,繼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改革關鍵一招的重要作用。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環境;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重要作用;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要深化農村改革,積極解決“三農”問題,為實現共同富裕夯實根基。同時,還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中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