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印太戰略”下台灣“新南向政策”角色的變化
http://www.crntt.hk   2020-02-21 00:24:15
 
  (三)“新南向政策”在印度的實施不溫不火效果一般

  自2016年“新南向政策”執行以來,台印雙方已簽署《航空服務協定》、《農業合作瞭解備忘錄》、《森林鐵道遺產合作意向書》、《優質企業相互承認行動計畫》、《推動產業合作瞭解備忘錄》以及雙邊投資協定等。在蔡英文執政期間,台印雙方加強反恐、網絡安全、海盜與航海安全等方面的信息交換和合作。根據蔡英文當局的規劃,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與印度的“東進政策”的確具有對接的潛力,在莫迪的諸多政策,包含“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智慧城市”(Smart City)與“技術印度”(Skill India)等等都是可以加強合作的領域,但現實情況是台印目前的政策對接尚有落差,沒有實質內容,處於不冷不熱狀態。

  2017年台北市長柯文哲到印度時,在印台商“大倒苦水”,稱南向印度比西進大陸要困難得多。台商在印度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尚未形成群聚,缺乏品牌優勢,一些規模較大的台灣企業在印度設廠,發展效果也未達預期。2019年6月6日台灣“駐印度代表”田中光在印度主流媒體《經濟時報》上發文⑤表示:印度是台灣“新南向政策”的關鍵夥伴,在“新南向政策”下,台灣對印度的投資快速增加,台灣企業對印度市場興趣濃厚;台灣為印度第16大交易夥伴,台印的雙邊貿易額從2000年的12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70億美元,2018年較前一年成長11%。事實上,根據2012年印度媒體公佈的數據,台灣與印度的雙邊貿易在2001年到2010年間,從11.23億美元增長到64.7億美元。對比田中光在印度媒體上公佈的2018年的70億美元的數據,不僅稱不上快速增加,反而是增長極為緩慢。

  三、“新南向政策”打上了“印太戰略”烙印

  (一)蔡英文尋求把“新南向政策”推進到“印太戰略”架構下

  “新南向政策”整體實行效果不佳,在美國考慮把台灣納入“印太戰略”之前,蔡英文就主動尋求加入,希望憑藉美國在印太地區內的強大影響力,讓台灣在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而造成的兩岸關係僵局的背景之下能夠實現南向突破。2017年12月11日,蔡英文在與“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會面時聲稱台灣是“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的相關者”,積極把台灣推進到美國“印太戰略”架構下。蔡英文授意台灣“外交部”慷慨贊助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如何把“新南向政策”與“印太戰略”捆綁在一起。

  2018年1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佈由葛來儀(Bonnie Glaser)執筆的報告《“新南向政策”與深化台灣區域整合》,建議美國進一步支持蔡英文當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⑥。報告稱,台灣長期以來都是美國的合作夥伴,台灣“新南向政策”的成功對美國有重大的利益關切,建議美國建立一個內部工作小組,加強對“新南向政策”的支持,探索美台相關行業在“新南向政策”目標國開展合作等;對台灣方面,則建議蔡英文為促使美方更重視和支持“新南向政策”,應更主動地向美官方解釋該政策的性質和目的,通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框架”這一雙邊平台加強與美國的合作等。蔡英文對美方的教導言聽計從,專門指定“台外事部門亞太司”專設“印太科”等執行機構,成立台當局控股的相關公司,加強經濟層面的對外合作等,在中美貿易摩擦日益激烈之時號召台商離開大陸,投資印度等“新南向”國家,提升台灣在印太區域的地位和分量,以達到把“新南向政策”與“印太戰略”緊緊捆綁在一起的企圖。

  2018年年底美國國會通過《亞洲再保證法案》,正式將台灣納入美國“印太戰略”的一環;2019年4月美台宣佈成立“印太民主治理諮商機制”,作為雙方定期的對話機制;2019年6月1日美國國防部公佈《印太戰略報告》將台灣列為美國必須在印太地區加強夥伴關係的4個民主“國家”之一。2019年10月9日,蔡英文會見赴台參加首屆美台“太平洋對話”會議的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孫曉雅(Sandra Oudkirk)時表示,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與美國的自由開放“印太戰略”理念相同,台灣願意全力與美國以及其他理念相近的國家加強合作。⑦

  (二)美國欲將“新南向政策”由經濟戰略轉向安全戰略

  隨著美國“印太戰略”進一步清晰明朗化,台灣“外交部”再度“慷慨解囊”,2019年12月16日,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佈仍然是由葛來儀執筆的《描繪融合藍圖:探索美國自由開放印太戰略與台灣“新南向政策”的交會點》⑧報告。報告表示,“印太戰略”與蔡英文提出的以印太地區18個國家為主要目標的“新南向政策”在一些領域上自然重疊,為了能讓美台共同推進和平繁榮的印太地區,建議美國和台灣加強在印太地區經濟、治理及安全領域的合作,推動民主規範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抗衡中國。

  與之前不同的是,美國智庫為原來單純以經濟和對外交往為主的“新南向政策”,打上了“印太戰略”的烙印,注入了治理與安全方面的內容。這份報告分為經濟、治理和安全三個部分提出建議,在經濟方面,報告建議美台應該啟動自由貿易協定的協商以促成物品自由流通,以實現雙方政策的經濟目標;在治理方面,美台在彼此重疊的議程上應該通過現有的倡議,例如美台“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擴大第三方的參與;美國應該協助台灣成為非政府組織的地區總部;美國官員應該鼓勵七國集團(G7)發表聯合聲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多邊組織;美台應該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成立一個新的國際組織,以應對對良善治理的新興威脅;在安全方面,美國應該設法提供美國、台灣及其他理念相近夥伴的海洋安全合作和美台雙方海防聯合演練的機會,擴大與地區的關係等。

  四、結語:台灣融入“印太戰略”程度越深,付出的代價將越大

  從美國智庫為蔡英文描繪的“新南向政策”新藍圖上,多次提到了要台灣與其他夥伴合作與擴大關係,美國看中的是台灣與南太平洋島國與拉丁美洲的“邦交關係”,看中的是蔡英文“新南向政策”與東南亞國家與印度的連結。這種結合與協作不單是經濟方面的,還涵蓋更寬廣的軍事與安全領域的戰略聯動與合作。隨著蔡英文親美政策的深入,台灣越來越深度地融入“印太戰略”,美國與台灣的安全夥伴發生了深層的變化,美國把台灣視為囊中之物,特朗普政府要求台灣必須為維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利益出力。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卜睿哲曾經表示,特朗普政府視台灣為美中戰略競爭的一部分,“甚至如果我們真的是處於戰略競爭的局面,那麼或許台灣現在已成為美國的戰略資產”⑨。

  台灣融入“印太戰略”程度越深,付出的代價將越大,蔡英文想的或許是要美國協防台灣,特朗普要的卻是台灣為“印太戰略”而戰,為“美國再次偉大”而戰。蔡英文想的或許祇是繼續連任,但卻做了浮士德,不知台灣能不能承受這樣的代價?!

  注釋:

  ①2018年4月2日,Alex N. Wong, "Briefing on 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https://www.state.gov/r/pa/prs/ps/2018/04/280134.htm

  ②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職演說內容。

  ③2016年2月1日,Yahoo奇摩新聞《新德里專家:台灣新政府與印度將成為好夥伴》https://tw.news.yahoo.com

  ④2019年1月4日,印度《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 "Don't Be Scared: India should ignore Chinese blandishments and enhance ties with Taiwan",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blogs/toi-editorials/dont-be-scared-india-should-ignore-chinese-blandishments-and-enhance-ties-with-taiwan/

  ⑤2019年6月10日,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田中光:台灣是印度珍貴的夥伴》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blogs/et-commentary/taiwan-is-a-valuable-partner/

  ⑥2018年1月19日,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Deepening Taiwan's Regional Intergration", https://www.csis.org

  ⑦2019年10月9日,美國之音(VOA),《蔡英文:願意全力與美國加強合作》

  ⑧2019年12月16日,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harting Convergence: Exporing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US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 and Taiwan's New Southbound Policy",https://www.csis.org

  ⑨2019年12月17日,美國之音(VOA),《美中學者對台灣選情的不同解讀》。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2月號,總第266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