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美國和中國更要考慮的,是恢複經貿磋商之後“怎麼談”。其實,從這一段時間以來雙方的言論,大阪習特會前雙方官員、媒體透露的信息和習特會後雙方對外宣布的內容等,都可以看出美中經貿分歧依然不小。比如中國從美國購買農產品的數量,中國關於知識產權、進一步開放市場的改革如何具體鋪開,美國現有對中國加征的懲罰性關稅最終的走向,雙方最終達成的貿易協定會有怎樣的保證執行機制;等等。這些分歧涉及大量複雜的細節,需要雙方經貿官員從工作層面進行一點一滴地討論與談判,而這場難以迅速達成共識的談判又可能受到許多非經貿因素的影響。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美中真的希望雙方能有效地推進經貿磋商,在合理的時間框架內達成協定,而且協定能有利於雙方經貿關系以及整體關系在較長的時期保持穩定,就必須平等磋商、各自讓步。尤其是,雙方還必須從上一階段“談崩”的結果中吸取教訓,改善磋商的方式,也就是多一些理性磋商和就事論事,少一些“極限施壓”和“旁敲側擊”。 讓經貿歸經貿,政治歸政治。這樣,那個美中人民和全世界都等待了很久的雙邊經貿協定,才能最終達成,并經受住時間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