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論壇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
彥辭表示,中歐班列貿易發展非常喜人,比海運量要大一倍。在抗擊疫情期間,中歐班列也依舊表現不俗。疫情期間,中歐班列在某些貿易種類上貨運量下降,但在其他種類方面則是上升的,主要集中於衛生防疫用品、個人防護、口罩等用品。由此可見,中歐班列對於合作抗擊疫情是不可或缺的。關於中歐班列的未來發展,則會受到貨運量等因素的制約。貨運量的多少則取決於不同國家政府的政策,看他們是否有意願繼續加入相關計劃中來。
柯吉佩表示,在全球化世界當中,人的流通也很重要。人跟人的和諧共處也是合作的重要部分。在國際移民組織中,有130多個國家,其總人口超過全球人口的70%、GDP總量則超過全球總量的50%。移民們在不同國家會看到不同的場景,他們將面對很多機遇和挑戰。當然,我們還要考慮更多因素,比如不同國家的能力問題,如何接納這些移民,如何促進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此外,從國際移民角度看,還要考慮外國勞工如何被當地居民接受、在國外投資項目時如何考慮到當地人民的福祉。疫情不僅影響了全球的社會經濟,也影響了人跟人的流通。在疫情之下,人員流動的成本上升了。未來三十年,在工作機會、人員往來方面將會有很大的鴻溝出現,我們需要知道如何給人們提供好的工作機會和相關項目。
卡爾·費表示,中國同芬蘭以及歐盟之間有許多貿易往來,也有一些投資項目的協議達成,未來仍有很大潛力。中國想成為一個更加綠色的國家,而芬蘭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是佼佼者,二者在這方面可以合作。中國想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中歐之間有大概兩百多種農產品品牌是互認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到歐洲發展,反之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