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地方選舉的選制設計,對時代力量有利。因為它並不象“區域立委”那樣是“單一選區制”,每個選區只有一個應選名額,這就成為大黨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殺戮戰場,使得小政黨根本不能置喙。而縣市議員是實行“中選區不可讓渡制”,每個選區都安排複數甚至多個應選名額,只要獲得百分之十以上的得票率,就可當選,這就讓小政黨“有利可圖”,因而時代力量或可在大政黨的“手指罅”中“覓食”。
但對時代力量不利的因素更多。地方選舉的致勝因素是在地選民服務,與意識形態尤其是政治口號的關係不大,因而有利於長期紮根在地服務的候選人,不利於“講就天下無敵,做就周身無力”的“政治明星”。而時代力量作為意識形態強烈,及“明星效應”濃厚的政黨,在地方選舉中不佔便宜。實際上,兩年前的“九合一”選舉,時代力量只得十六席縣市議員,在二十二個縣市中,平均每個縣市不到一席,現在要“飛躍”為每個縣市三席,難乎其難。即使是“最低標準”的每縣市一席,在金門、連江等本身應選名額就少得可憐,連泛藍陣營也“爭爆頭”,民進黨也鑽不進的離島縣,時代力量就連想也不要想。
另外,時代力量是乘著反對兩岸協議的“太陽花學運”風潮而起家的,經過這幾年兩岸協商停罷,基層經濟滯後,尤其是中南部的漁農產品缺乏銷售出路,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反思反對兩岸協議的嚴重後果。因此,時代力量在地方選舉中,沒有優勢。現在才想到在地方設立服務處,為時已晚。何況,短時間的選民服務的效果,將會被選民們對“太陽花學運”造成他們長期經濟收益受損的怨言所完全抵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