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方面宏觀經濟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另一方面津巴布韋民衆卻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痛感”。自2018年10月初以來,津巴布韋經濟形勢不斷惡化,11月份通脹率更是高達31%,全國各地物價飛漲、燃油短缺、民衆搶購……究其根源,津巴布韋的經濟難關并非一日之寒:長期的封鎖孤立令津巴布韋錯失了將近20年的發展機遇期,許多領域均已落後於人;美歐國家仍未完全解除制裁,令津巴布韋發展受到限制;津巴布韋內外債高企,財政收支不平衡……
處在津巴布韋經濟困局中心的,是困擾該國多年的“美元荒”。津巴布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沒有自己貨幣的國家,本國國幣津元曾經因為嚴重貶值被廢除,2009年以後,津巴布韋一直以美元為主要流通貨幣。根據該國中央銀行1月份數據,央行目前實際掌握的美元現鈔不到4億美元,外匯儲備僅能滿足不到兩周的進口需求。
為了緩解愈演愈烈的“美元荒”,該國早在去年10月份就陸續出台了一攬子財政與貨幣政策,旨在加強對美元現鈔的管控,包括本地賬戶裡的美元餘額將無法提現或者國際支付,以及對電子轉賬支付統征2%交易稅等。消息一出,黑市上美元現鈔溢價應聲上揚。對2008年惡性通貨膨脹有陰影的廣大民衆擔憂自己的儲蓄縮水,紛紛開始囤積物資;零售商進口成本上升,進而抬高了商品售價。雙重因素叠加,導致物價出現全面持續上漲勢頭。
面對“美元荒”,津巴布韋政府正醞釀出台貨幣制度改革,財政部長恩庫貝表示,擬於未來12個月內發行本國新貨幣。另外,津巴布韋也積極與國際夥伴商議對策。在津巴布韋擁有廣泛商業利益的南非已經表態,將努力協助津巴布韋渡過危機。南非外交部長西蘇魯稱,假如形勢不能得到控制,現有經濟挑戰可能使津巴布韋進入新時代以來所取得的政治和經濟進展付諸東流。如何破解津巴布韋經濟困局,將是對津巴布韋政府執政智慧的重大考驗。
(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