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剛強調,香港,顧名思義是因港而香,因港而興。如果香港的港口發展持續下滑,貿易中心的地位都會受到極大衝擊。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需要政府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香港立法會商界三議員嚴剛今日(4日)在立法會大會提出“推動粵港合作,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議案,是項議案獲三十五位議員踴躍發言支持,並獲在席議員一致支持通過。嚴剛指出,近年香港港口吞吐量逐年下滑,香港及周邊港口同質化競爭加劇,貨運航線及貨運量分流趨勢明顯;因應港口業持續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政府應制定切實可行的長遠發展規劃。為此,嚴剛提出六點建議,促請政府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粵港主要港口良性合作,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修訂案中提出,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做好支持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長遠規劃,包括研究如何運用新質生產力以提升航運業競爭力、透過更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處理空置碼頭用地。嚴剛認為有關修訂符合中央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方向,以及以新質生產力來促進大灣區建設的實際需要,應該給予支持。
嚴剛表示,香港開埠180多年來,因港而生,因港而發,曾多年蟬聯全球港口貨櫃吞吐量榜首。然而,在大灣區三大港口中,香港的地位卻逐漸式微,貨櫃吞吐量從2001年佔比72%下降到2023年的27%;而目前深圳佔比已提升到39%,廣州則提升至34%。
嚴剛認為,相關變化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內地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港口競爭環境的巨變。一是內地港口的開放度和通關便利度大幅提升,貨物不再依賴香港中轉,直接由內地碼頭進出口;二是國家於2022年放開沿海外資班輪捎帶業務(cabotage),進一步減少了香港的中轉貨量;三是周邊的深圳和廣州在港口吞吐能力、效率和自動化方面大幅超越香港,而且地方政府通過實質性財政補貼等手段吸引新航線和貨量;四是香港港口長期依賴市場主導,政府在積極介入港口發展方面所做的措施有限。
如何才能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呢?嚴剛提出六項建議。一是政府應充分利用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深化粵港合作,打造以香港為龍頭的灣區組合港,優勢互補,共同提升整體競爭力,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啟動創新規劃香港新港區建設的實質性研究;三是積極與大灣區其他港口城市協商,取消各地實質性財政補貼政策,創造公平的競爭合作環境;四是支持碼頭運營商加大自動化、智能化投入,提高港口運營效率;五是針對珠三角貨櫃進出香港的跨境陸路運輸成本,遠高於經內地港口進出的現實問題,放寬一定配額的內地貨櫃車來港作業;六是重視綠色能源帶來的港口發展機遇,規劃加強港區能源加註的配套設施。
嚴剛強調,香港,顧名思義是因港而香,因港而興。如果香港的港口發展持續下滑,貿易中心的地位都會受到極大衝擊。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需要政府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期望政府採取更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政策措施,推動粵港深度合作,確保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