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談會現場(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記者 段曉魯)為推進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香港高質量發展,香港再出發大聯盟5月4日於會址舉辦“推動香港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發展座談會”,大聯盟副秘書長譚惠珠以及大聯盟知識產權調研團團長、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擔任主持,與一眾嘉賓研討香港發展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所面對的挑戰與機遇。
出席的嘉賓有知識產權署副署長曾志深、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當然顧問高鼎國、香港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李亞虹、紫藤知識產權集團副總裁文明以及大聯 盟知識產權調研團成員黃廣林。
譚惠珠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但美國知識產權出口額為1273.92億美元,佔全球知識產權交易金額約三成,而中國的知識產權出口額為135.39億美元,不足美國的11%,中國的知識產權貿易逆差約309億美元,可見香港確有責任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建設好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為此,大聯盟知識產權調研團在過去十個月拜訪了國家部委、醫藥企業、大學科研、金融機構及律師事務所等專家,又與香港各大商會交流,正是兩地一心、共同努力為建設好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蘇錦樑表示,香港是國際大都會,貿易及金融中心,也是全球唯一實行中英雙語普通法的獨特司法管轄區,擁有發達和優質的知識產權專業服務網絡,以及舉辦大型貿易活動方面經驗豐富,香港如能以金融中心和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兩條腿走路,便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一個穩定基礎。大聯盟知識產權調研團為撰寫《香港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發展策略》報告,共訪談來自“官產學研”的百位業內專家,以及分析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案例,將會在5月20日發佈。
知識產權署副署長曾志深表示,香港從2015年至今發展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措施主要包括優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鼓勵研發創新、優化知識產權專業服務和推廣香港發展知識產權區域中心的優勢。其中2019年成功推出原授專利制度,目前香港已有28個審查員,開展實質審查,並與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相關合作和培訓;在商標保障方面,香港也在積極開展對接馬德里條約相關安排和配套;在此期間,政府也檢討了外觀設計相關制度,版權方面增加了數碼版權的保障;和修改稅務條例,如patent box支援鼓勵企業在香港開展研發工作。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當然顧問高鼎國認為,香港應該利用國家給的定位,集中資源發展區域知識產權中心。青年工業家協會曾發佈發展香港知識產權貿易的報告,指出八大政策建議。現時國家推動“新質生產力”就是圍繞知識產權和創新的發展。香港很熟悉有形資產的價值,而知識產權和研發成果作為無形資產如何變為有形資產讓大家瞭解其價值非常重要。高鼎國指出人才培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價值評估方法都是重要政策方向,希望政府可以推動相關發展。同時,應該利用民間資源,建設服務聯盟和平台,讓所有持份者可以找到彼此、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持並促成交易。
香港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李亞虹表示,香港可從四個方面著手來解決發展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遇到的問題和挑戰。第一,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深度融合,需要一個比較專業和中立的平台,將這些鏈條連結在一起;第二,培養同時掌握金融、法律、科技、商業等專業的復合性人才;第三,香港還需要主動構建與內地和海外進行知識產權貿易的對接實體,減少兩地法律差異造成的不確定性,降低跨境交易成本,並提供知識產權貿易相關的增值服務;第四,香港政府應該更加積極介入知識產權貿易,推出專門 的知識產權融資計劃,由政府和銀行共同承擔相關債務風險,幫助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等。
紫藤知識產權集團副總裁文明指出,全球知識產權跨境支付已達一萬億美元,佔全球總貿易額9%。中國出口額與經濟地位不匹配,落後於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但中國知識產權貿易增長速度很快,增速比服務貿易和商品貿易都快,特別是在醫藥知識產權貿易方面,近年發展強勁,2022年相關貿易佔到中國知識產權貿易大致10%。從商業視角來看,任何方案都需要商業自洽,醫藥行業是未來知識產權發展的重要方向。知識產權發展必然是從多邊走向區域中心化的過程,而香港有渠道橋樑優勢、法律金融服務優勢、糾紛解決的優勢,且背靠大灣區創新中心,具有發展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條件。
大聯盟知識產權調研團成員黃廣林表示,香港發展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需要從估值人才、資金提供者和知識產權處置三方面來推進。第一,專業估值人才要對當地市場和專利法律有充分瞭解,相關的發明專利在當地的市場潛在生意機會和法律保護;第二,不同的資金提供者作出融資的決定和風險承受能力不同。銀行對知識產權抵押借貸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可考慮加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手段;第三,知識產權處置是最棘手的問題,因為不像樓宇有公開的二手市場,建議先用癌病創新藥作為開始,讓人才配置能夠專注在一個市場運作,務求打造完整的生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