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才已經解釋了,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回復到最少的管控和最大的方便。為了達成最大的方便和最少的管控,我們當然要留意疫情變化。正如大家剛才所說,特別在接種疫苗和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方面,根據我們在這一波(疫情)的經驗所得,確診數字是可以壓下來的,甚至所減少的數字會比預期更大。在這個走勢下,我對控制疫情是樂觀的。然而,疫情變化總存在不確定因素,因此只能按疫情走勢,希望達到和容許最大的活動空間,我們希望朝這目標去做。
記者:各位,你們好。剛才提到“0+3”的政策,確實可以方便香港人去旅行,但有一些意見認為這個措施始終存在家居監測,未必能吸引海外人士。我們看看海外,譬如新加坡、日本等,未來都會取消所有檢疫限制,香港在這方面仍然存在“0+3”,會否覺得太慢?第二,商界剛才提到“0+0”的要求,其實你可否具體一點說大概會在甚麼時間或甚麼條件下可以實施“0+0”?會否可能再觀察多一個月左右,到十月下旬待“二十大”後有機會再放寬一點?
行政長官:我已解釋過,我們希望推出任何措施都是有序的,而且每一次都是按著風險可控的實際情況去推進新措施。當然,如果每一次都順利推出新措施,我們前進的空間和速度便可以快一點。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按著香港的實際情況推出防疫措施。我們亦要考慮剛才我告訴大家的五個原則,並不是一個原則,五個原則當中,要確保醫療體系可以承受;確診數字要保持在可控的範圍內;保護“一老一幼”,以及平衡風險(與經濟動力)。這五個政策方向,為甚麼我要重新說給大家聽?大家考慮(防疫措施)時可能只考慮一個(原則),但希望他們明白為甚麼我們需要一併考慮另外那四項原則,以作出一個整體平衡。但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希望每一次推出(新措施)都順利而達到效果,在下一次推出措施亦可以更加完善,那麼每一次我們按著風險情況順利推出(新措施),將來會有最大的空間令我們有最大的活動。
記者:你好。政府多次強調要有序、科學地放寬這些措施,但為什麼會是三天?為什麼不能再少一些?早前很多人提到可以“0+7”,為什麼最終選擇“0+3”這個方案?仍然維持三日“黃碼”這個限制,對於吸引海外旅客來香港的幫助有多大?既然入境可以放寬,本地防疫措施可否再放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