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仲源:拜登對中強硬非全貌 台勿誤判
http://www.crntt.hk   2021-03-26 00:21:39
楊仲源受訪。(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彰化3月26日電(記者 方敬為)拜登政府上任首次的美中戰略高層對話,兩強火爆叫陣。建國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楊仲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場會晤美中彼此試探是主要目的,各自把姿態拉高是可以預期的。拜登政府目前對中的強硬,並非全貌,台灣應思考調整兩岸政策,拜登畢竟不會是特朗普的極端路線,台灣若維持兩岸對立基調,恐怕有誤判風險。

  楊仲源,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曾任“外交部”“國會聯絡組”聯絡員、亞太司科員、“外交部”中部辦公室、“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專員等職。

  拜登政府上任來首場美中高層戰略對話19日落幕,美方由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為代表,中方則由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外交部長王毅與會。一開場雙方就出現火爆對話,國際注目。

  楊仲源認為,這場會晤透露出三件訊息,一是拜登政府面對與中國的競爭壓力,短期內強勢的對抗姿態不會改變,也就是在美國新政權在對外確認正式版的《國安戰略指南》之前,延續特朗普時代的對中調性是可以預期的。

  二是中國面對美國的叫陣,予以正面強硬的回應,代表中國有自信及籌碼,在外交政治的場合與美方交鋒,這件事情,國際看在眼裡,很可能影響後續的國際局面,這也是台灣需要注意的。

  三是這類外交場合主要目的並不是達成共識,尤其是處於競爭關係的美中之間,要取得共識基本上不可能,所以會晤主要目的其實在於相互試探,當彼此皆把底線畫清楚,原則說明白之後,雙方後續的交往模式就會有所修正。

  楊仲源表示,綜上所述,也就是說,目前兩邊針鋒相對的狀況,都不是定調美中未來交往及長期關係的指標,只是初探,所以美國對中國的“硬”不會是全貌,換言之,中國對美國“衝”同樣也不會是絕對,尤其拜登自己也說過,未來美中之間一定有合作空間,既然有合作可能,美中關係就不會再是零和賽局。因此國際面對兩強博弈,都應避免選邊站隊,並採取兩手策略。

  然而,台灣在這方面相對危險,楊仲源提到,因為民進黨政府的政治主張關係,過去長期以來雖然對外有堅持自己的底線原則,但同時缺乏彈性及兩手策略。可以發現,在特朗普時代美國將台灣作為對抗中國的工具時,蔡政府基本上是全力配合。當然,美國對中採取尖銳方針,台灣確實有往美靠攏的立基,但選邊站之後,所換來的就是兩岸對立以及台海衝突風險,如今美國政局轉換,美中關係可能的改變,蔡政府應該審慎思考。

  楊仲源認為,雖然蔡政府先前有針對“國安”團隊做人事調整,感覺起來有在因應拜登新政府的上台,但可以發現,陸委會的實際作為卻沒有改變太多,甚至因為美中高層戰略對話美方對中方的強勢作風,台灣的兩岸政策有轉強氛圍,包括“國防部長”邱國正稱,“中共若攻台,無論多久全程奉陪”,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仍否定九二共識功能等,顯然蔡政府仍打算採取親美抗中路線。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