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青:靠飛機延誤險賺三百萬 法律該如何定性
http://www.crntt.hk   2020-06-12 11:20:50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中青報:靠飛機延誤險賺300萬 法律該如何定性

  來源:中青報 作者:劉婷婷

  為防止飛機延誤給自己帶來損失,很多乘客都會購買飛機延誤險,有時也能得到一筆延誤賠償金。誰曾料想,還真有人靠飛機延誤險發家致富。近日,保險公司發現,以李某為首的十來人,多次使用不同護照號進行飛機延誤險的理賠,因此懷疑遭遇了保險詐騙。民警經調查發現,李某用多人身份信息購買機票和保險。一份保險保費才40元,但延誤賠償金在400到2000元不等,高的達到七八千,有時李某僅單趟航班延誤險就能獲利十多萬,而他人的護照信息、身份信息,都是她從親戚那兒以投資理財的說辭騙取的。目前,獲利300多萬元的李某已被警方以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抓獲。(《河北青年報》6月10日)

  這件事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雖然有一些人支持警方決定,但反對將案件定性為詐騙犯罪的聲音,占據了輿論的大多數。在很多人看來,李某靠預測飛機延誤險發家致富,明明是憑自己的“本事”賺錢,現行法律並沒有對此進行明文約束,因此很難說是違法犯罪。有網友對此調侃道:“運用大數據分析彩票,如果總是中獎,會不會也被抓?”同時,也有法律人士提出意見,認為李某的這種行為,本質上屬於“一次合法的締約行為”,有關職能部門不能將民事行為“刑事化”,讓公民動輒得咎。

  這種行為究竟是否構成違法犯罪,我們不妨具體分析。根據刑法,保險詐騙犯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保險法律、法規,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保險金數額較大的行為。考慮到“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等規定比較抽象,刑法還明確了“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等具體情形。

  再看李某的操作過程。雖然她具有航空服務類的工作經驗,並在家進行研究,分析出幾條延誤率最高的航線,給人以憑借個人能力致富的感覺,但有一個情節必須得到正視,就是“他人的護照信息、身份信息,都是她從親戚那兒以投資理財的說辭騙取的”。如果警方的這一認定屬實,李某購買飛機延誤險的行為,便會失去合法性。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