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鄭月娥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後接受媒體採訪 |
中評社香港11月13日電(記者 張心怡)11月6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出台了十六項惠港新措施,引發廣泛關注。筆者認為,新措施涵蓋範圍廣,惠及香港不同業界、群體,充分顯示了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和信心,也將更加便利港人融入大灣區發展。
這十六項新措施共分為三大類別:第一類是惠及市民,即主要是港澳居民的政策措施;第二類是協助專業界別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措施;第三類是配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筆者看來,十六項新措施的出台,是加快大灣區建設、促進大灣區內部融合的重要一步,亦將令港人更安心、更放心、更有信心北上大灣區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進一步便利香港居民進入大灣區就業、就學和居住。隨著港人到大灣區生活日漸頻繁,購房居住、使用內地銀行戶口、子女就學等需求同時提升。此次出台惠及市民的政策措施中,包括香港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享有與當地居民同等待遇、支持香港居民在內地便捷使用移動電子支付、試點推出香港居民異地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結算賬戶、保障在粵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與內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教育等。這些真實可感的舉措,回應港人需求,消除港人顧慮,為在大灣區生活的港人提供了便利條件,創造了更具吸引力的政策環境。
不少經常來往大灣區投資或發展產業的港人對媒體表示,新措施的出台為他們在大灣區創業、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從最為基本的置業需求來看,大灣區內地城市房價比香港低很多,而購房條件的放寬,無疑會成為一項吸引港人的重大利好措施。此外,在移動支付服務、內地個人銀行賬戶、子女教育等日常生活障礙及後顧之憂逐步被消除的情況下,港人會減少對到大灣區尋找發展機遇但卻“望而卻步”的顧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