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5日電/降息加購債,歐洲中央銀行日前祭出新一輪超寬鬆貨幣政策,意圖為不景氣的歐元區經濟注入“強心劑”,但恐獨木難支,收效難及預期。
新華社今天發表國際時評說,歐洲央行此次時隔3年半再度下調關鍵利率,讓歐元區在負利率泥潭中越陷越深,並時隔8個月重啟資產購買計劃,讓量化寬鬆回歸。從預期效果看,兩者叠加,再輔以前瞻性指引、長期再融資操作等,有望給歐元區提供更多流動性,進一步壓低融資成本,促進居民家庭借貸。然而,當前歐元區經濟的症結並非流動性不足,也非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問題,而是國際貿易低迷與製造業萎縮。因此,歐洲央行開出的“放水”藥方最多只能暫時鎮痛,無助從根本上消除頑疾。
歐盟委員會認為,全球製造業周期尚未觸底,貿易和投資前景繼續受到保護主義和不確定性的影響。雖然就業市場仍是歐元區經濟“亮點”,但外需和製造業疲軟可能蔓延至服務業並抑制就業增加,進而影響居民收入和私人消費。
在貿易衝突不斷、英國“脫歐”等不確定性有增無減的背景下,歐洲央行日前宣布下調今明兩年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並全線下調2019年至2021年的通脹預期。
這意味著,歐元區經濟的現實比預想更糟糕,短期內似乎也看不到曙光。2012年7月,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的一句“不惜一切代價救歐元”曾於崩潰邊緣拯救歐元區。時過境遷,面對經濟再次滑向衰退邊緣,歐洲央行卻有一些力不從心的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