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家獻:脫貧影劇可破台青對兩岸關係的迷思
http://www.crntt.hk   2021-12-23 00:23:50
 

  張家獻認為,影劇最能觸動人心,例如鄧麗君的歌曲席捲東南亞,她的歌聲跨越了意識形態的阻隔,用音樂最先打開了兩岸溝通的渠道。鄧麗君是海峽兩岸從敵對到溝通再到了解,嬗變歷程中最早、也是作用最大的潤滑劑。而今歷經歲月洗禮留下來的悅耳的音樂和甜美的歌聲。其次他又舉例“真人真事改編”影視如《拒絕聯考的小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指出“真人真事改編”的題材絕對是年輕人的首選!總覺得改變的事件更貼近現實生活,仿彿就在我們生活周遭發生,大陸及韓國近幾年拍攝了不少改編至真人真事的電影,讓人反思過去所犯下珍惜當下擁有的生活,而這類型的電影及影集近幾年來台灣似乎沒有,新冠疫情下追的劇大部分來自大陸,由此部分可見年輕人是認同大陸所拍攝的影集或者電影,舉例影集宮廷戲“甄嬛傳”、歷史戰爭片“八佰”都獲得好評。

  張家獻表示,自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人們的生活受到極大的改變,為了嚴控疫情,各國開始不相往來,封城宅在家,改變了消費習慣,網絡成了唯一平台,原本年輕人就高度依賴互聯網,開始有了大量的影音串流,也因此創造了媒體自營商素人網紅,為之瘋狂。網絡劇是主流,一部戲若是擁有青春類型的“陽光男孩”主演較能接地氣,是相對容易操作的,主攻青年學生族群,創新題材加上造星策略成功,搭配好的營銷,產生極大的粉絲經濟效應,只要策略得宜,可以成為引領華人風潮的長效性劇種,若能改編自真人實事,感人勵志,成為在情感面是故事裡最重要的部分。雖然愛情元素的目標觀眾消費能力高,但目前虛構類似影片太多。親情元素是百年不敗,目標觀眾廣。交織親情與自我實現的故事,在時代變遷的歷史背景中看見社會階層的縮影。

  張家獻亦表示,台灣Z世代00後的青年,對大陸影音喜好程度,可從流行用語中“小姐姐”“小哥哥”“碰瓷”“貓膩”得到答案,芒果、愛奇藝、騰訊等影視受到追遂,抖音 、快手引導流行,所以只要是真人真事“台商100”改編成的影集,陸續還可以拍“港澳100”、“華商100”等,由網絡發行台灣YouTube連結,將大大有助台灣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迷失,增強祖國的認同。曾經引領亞洲的台灣戲劇,如今,不僅面臨到韓國十多年來的衝擊,更由於大陸的新戲劇崛起而每況愈下,不但失去規格性的競爭力,連帶“議題”的衝擊度也失去指標意義。甫於今年九月國台辦宣布歡迎台藝人到大陸發展,深化兩岸影視合作,這對台灣的影視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後疫情時代的來臨,影音串流已成主流媒體,影響兩岸年輕人思維,以影劇破除台灣青年對兩岸關係的迷思,通過台胞在大陸脫貧共同富裕的機遇為劇情宣傳乃是最佳的途徑。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