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關注:香港教育者共議如何“認識中國”
http://www.crntt.hk   2021-07-18 00:20:18
“認識中國”教與學論壇現場。(中評社 段曉魯攝)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記者 段曉魯)7月17日,香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陸人龍,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客座教授連浩鋈及香港資深小學教師鄧少冰一同出席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辦的“認識中國”教與學論壇,推薦新書《認識中國》。在論壇上,嘉賓分享了如何從中史科教學的角度去全面瞭解中國歷史文化,並對香港中小學中史科的教學方法提出建議。
 
  陸人龍表示,香港人談到對中國的認識無外乎“地大人多,歷史悠久,複雜多元”一些較為宏觀的概念,但實質上對中國歷史文化瞭解不深,想要瞭解中國歷史文化必須從中國的山川地理、歷史文化及人民民族方面入手,並瞭解中國歷史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及中國未來發展的道路。中國是具有多民族體的一個國家,以漢族歷史為中心,但不存在偏狹的民族主義精神,民族之間的交流互動也很密切,文化底蘊濃厚。他認為,作為中國人有必要去瞭解中國歷史文化,而在學校所學的是遠遠不夠的,要通過課外書籍不斷豐富自己對中國的認識。
 
  連浩鋈表示,中國歷史的範圍很廣,包括人們在過去發生的一切活動,而學校的教科書有局限性,所呈現的歷史也有選擇性,政治史和文化史分配不均,這樣的問題會使得學生對中國歷史瞭解不夠全面。他發現,現在的中史老師存在“不考不教”的情況,而學生則是“不考不學”的學習態度導致學生過分注重於分數,這樣一個的惡性循環對學生學習中國歷史是很不利的。他認為,在中一至中三老師無需教太過深入的內容給學生,要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以快樂教學為主,激發學生對中國歷史的學習興趣。
 
  鄧少冰表示,推行國民教育有助於學生瞭解中國文化,但香港教育局不重視國民教育導致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較低,教育局課程委員會將關懷國家和國民身份認同的內容放在第二學習階段較後部份,出版社也把相關內容放在課本的最後,老師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沒有認真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感。鄧少冰認為,香港教育有三大問題,第一是教育取向的問題,學校過度重視培養學生個人身份認同,忽視了社會和國家觀念的培養。第二是教育內容的問題,香港教材質量不佳、教材不足、教時不足,需要一套有系統的教材。第三是老師的問題,老師對中華文化認知度不高,平時的工作內容多,導致備課時間不足,建議減少老師費時而無效的行政工作,專心教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