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了教師的精力,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讓學校和老師們也無可奈何。
“學校成了‘雜貨筐’。”馬振新委員說。
據參加會議的委員反映,禁毒教育、非遺傳承、廉政教育、法制教育、森林防火等各種名目繁多的進校園事項,一所學校少則有十五六項,多則二十餘項。
問題是,這麼多項目進校園,孩子們吃得消嗎?
“孩子們哪有時間做啊!那麼是誰在做呢?不外乎是老師和家長。”李淵委員一語中的。
時間都去哪兒了?
檢查督查、考核驗收等都要有圖片,要有資料,要聽匯報,還要現場看孩子們的表演,往往為了十幾分鐘的督查檢查或視察,教師得加班加點寫匯報、拿方案、整清單、記台賬、留痕跡、配圖片、拍視頻、傳美篇,一個都不能少。
長此以往,教師還有多少精力寫教案、搞教研呢?
“工作做得好、有亮點的學校負擔更重。一波又一波的參觀、學習、視察讓學校應接不暇,有時為配合這些活動還要調整教學計劃,甚至推遲考試。”校長們也訴起了苦。利通區一小是吳忠市的“名校”,副校長周曉玲告訴記者,她們每年要應付大量的參觀檢查,每次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弄得學校和老師們苦不堪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