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中評社 薛寧婧攝) |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實習記者 薛寧婧)21日晚上,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舉辦了第三十一次“北閣論衡”系列講座。講座邀請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王勇擔任主講人。本次講座從政治經濟學視角,分析了中美貿易戰的起因、談判與影響。
王勇運用了國際政治經濟學(IPE)的分析框架對中美貿易戰進行了分析,其主要命題在於解決國際合作與國際公共產品供應不足的問題、解決絕對獲益與相對獲益的問題以及在國際範圍內如何解決效率、公平、民主、赤字等問題。
此前,美國利用反傾銷、反補貼等條款對中國輸美產品進行限制,以“國家安全”名義對中國、日本、歐盟等國出口到美國的鋼鐵、鋁製品進行所謂的“232”條款調查,對進口鋼鋁製品徵收額外關稅。其後公布的“301”調查報告則對中國開出了對來自中國的500億美元進口產品徵收25%的懲罰性關稅,標誌著中美貿易衝突達到新的高潮。王勇指出美國關稅大棒層層加碼、反反覆複,是美方借口中美貿易不平衡,利用增加關稅打開中國市場,遏制中國技術發展。他引用《經濟學人》原文:過去的25年裡,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是基於一種“合流”的信念,因為政治、經濟方面的融合不僅能讓中國致富,還可以讓其更加開放、多元化、民主化。文章也指出,美、中間的“合流”已死去,美國現在將中國視為一個戰略對手、一個破壞規則者。
作為還擊,中國商務部3月23日發布針對美國進口鋼材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對自美進口的約3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材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王勇分析,從中國選擇的領域看,主要是針對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水果、幹果、豬肉等農產品和初級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