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信文:半導體產業“去台化”趨勢非常明顯
http://www.crntt.hk   2022-12-17 00:53:15
 

  他說,當然台積電高層強調包括最先進的製程、最純熟的產業生態圈、供應鏈都在台灣,整個台灣晶圓製造的產業聚落優勢難以被國際所追趕。可是大家都知道,產業技術沒有永遠的佼佼者,尤其當擁有頂尖科技的歐美反過頭來重視起半導體製造這一塊,無人能夠擔保長期下來,台積電的技術能不被追趕過去。

  王信文提到,觀察台積電赴美投資的策略,可以感受到第一階段相對保守,先投了120億美元,預計在兩年後2024年開始量產4奈米製程晶片,希望能先站穩發展腳步,同一時間,美國本地的Intel則強調,在那個時候他們推出來的晶片等級能夠比台積電更好,顯然,台積電赴美已讓本地廠商有所忌憚。

  他指出,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第二階段,將於2026年起生產高階製程的3奈米晶片,這樣的規劃來看,代表台積電希望第一階段站穩腳步後,第二階段加強生產等級,這樣的規模台積電所配合的幾百家上中下游廠商,肯定是要一同赴美,所以長久來看,美國肯定能因為台積電而在本地建構起一個完整的生態圈。

  王信文說,台積電赴美擴大投資,從美國角度來看,是為了促成美國半導體產業自主,看重的是台積電的擴散效應、產業聚落、生態圈複製到美國,但對於台積電在美生產能否獲利、能否長期經營,美國未必在乎。

  所以,王信文認為,台積電赴美投資所謂“技術外流”的疑慮甚至並非首要風險,台積電要在美國站穩腳步與本地業者競爭、獲利,前提是要有足夠的人才供應,才有辦法支撐美廠取得媲美台廠的良率與產能,以維持營收水準。台灣的晶圓代工之所以強勢,就是因為有很多優秀人才投進去,並願意配合台積電的企業文化,高工時、輪班制,才能夠讓學習曲線可以很快的上來,精進良率與製程,最終使產能上升。

  但是,他說,眾所周知,一旦到美國設廠,找來的員工不可能都是台灣人,美籍員工能否配合台積電的企業文化?有待商榷。加上美國人力成本遠高於台灣,甚至在勞工福利、休假制度、薪資水平等都更為嚴苛,勢必連帶影響美廠的產能、良率、產品定價,這些問題都會拖累台積電美廠的競爭力。更長遠而言,人才畢竟是流動的,所謂技術外流、Know/How的擴散效應,基本上也難以防範。

  王信文認為,台積電赴美設廠所面臨的挑戰重重,美國政府不太可能出手替私人企業維繫,尤其台積電又不是美國本地企業,美國只要透過台積電獲取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其目的就算達成,台積電要長久在美支撐,或需要有更長久且完整的發展藍圖,才能夠克服挑戰。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