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門大橋預計10月通車。(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金門8月13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近來兩岸緊張,新黨籍金門縣前縣長李炷烽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金門人對台海情勢並不恐慌,甚至可以打包票,鄉親對金廈大橋的想法,不會因此改變。由於無論藍綠執政,金門發展總是牛步,金門人看著對岸廈門發展,金門縣卻被官方作為戰略前沿、邊陲化,已經厭倦了,尤其金廈關係密切,即使後續兩岸狀態可能轉變,金門人也不會過於悲觀。
李炷烽,新黨籍,教育界出身,1996年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1999年當選第四屆“立法委員”,2001年當選金門縣長,並於2005年獲得連任,2009年卸任後即淡出政壇,但在金門地方政治上仍具有影響力。
金門民情如何看待近來解放軍展開環台軍演,台海情勢緊張?李炷烽表示,金門人對所謂兩岸氣氛的變化其實是相對無感,因為金門本身就很貼近對岸,距離越近、互信越深,反而不覺得危險。金門距離廈門最短距離祗有1.8公里,未來廈門翔安機場落成後,可能還會拉近至1.5公里,金門人最瞭解兩岸共榮發展的好處所在,因此對台海情勢並不恐慌。
李炷烽進一步表示,就他個人觀察,事實上金門人對於現狀早已厭倦了,所謂現狀是指台灣官方治理的現狀,因為無論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或者是民進黨執政,金門縣的發展一直非常緩慢,政府從來沒有正視金門的發展需求,事實上,從過去至今不管是國民黨或民進黨,都是將金門視為戰略位置,所以不願對金門投入大建設、大發展。
李炷烽舉今年10月即將通車的金門大橋(連接金門島與列嶼)為例,該座橋梁金門縣當地要求興建喊了近20年,縣府沒有財力自行負擔,官方又不積極介入,永遠只會在選舉期間少少推進,選舉過後又無下文,金門人長期以來都譏諷金門大橋是“選舉浮橋”,拖了20年,終於在今年10月實現了,可是明明是難度不高的工程,為什麼需要拖這麼久時間?這就是金門的悲哀。
李炷烽透露,他擔任縣長時期,向官方爭取興建金門大橋補助,居然得到回應稱,該橋樑屬於鄉鎮連接的鄉道性質,沒有專案,補助還要排隊。顯然台灣執政當局從來沒有真正去瞭解金門的發展需求,只是虛應故事。而金門人近年來看著對岸廈門持續發展繁榮,高樓大廈林立,兩門之間形成強烈對比,金門鄉親對台灣政府的治理還會有期待嗎?反而會更希望金廈大橋的構想能早日實踐,金門才有真正大發展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