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到,近來韓國方面就在反映,該國經濟因為國際制裁俄羅斯而受到牽連,因為韓國三星、現代汽車等大廠都有在俄投資設廠,去年南韓對俄羅斯的出口額達99.8億美元,後續在車用零組件、半導體晶片的生產上都恐怕因此面臨遭阻斷的風險,讓韓國相當頭痛。
除了韓國,德國、法國也將面臨類似窘境。李隆生說明,本來德、法可透過直通俄國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取得廉價的能源供應,但因為實施制裁,管道切斷,後續歐洲的天然氣取得來源需要大量轉向美國,這對歐洲來說是相對危險,能源供給一定要儘量分散、自主,當初德國的推動北溪二號這個計畫的目的就在於此,如今美國在德國駐軍,美國又成為供應德國天然氣的主要來源,德國更難維持自主性。
李隆生表示,歐盟之前不斷強調走自己的路,不願受制於美國,可是現在看起來,美國不只在這場戰事中受益,美國對歐洲的掌控又更高了,這樣的情況之下,西方陣營後續能否維持一致立場,繼續對俄制裁?值得觀察。
此外,李隆生指出,中國目前並沒有對制裁俄國一事有任何表態,若中國願意在經濟立場上給予俄國支持,俄國就能夠在制裁壓力之下喘一口氣,先前中俄領袖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中俄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很可能雙邊的經貿活動不會生變,這也將使得西方的制裁影響力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李隆生說,倘若中國維持與俄國的經貿往來,會讓美歐的制裁力道削減之外,西方陣營也不可能進一步對中國實施制裁,因為中國是世界工廠,美國若要對中國連帶經濟制裁,全球的產業、供貨都會大亂,這就有問題,代價太高了。綜上所述,西方陣營目前要透過強力的制裁手段來達到止戰目的,不太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