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接受美聯社專訪實錄
http://www.crntt.hk   2021-04-18 13:44:22
 
  森:您提到美方應加強努力,彌補退群造成的傷害,您有什麼具體建議嗎?

  樂:美國至少有一件事可以做,在應對氣變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和技術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能源轉型,真正發揮示範作用,而不是一味指責、甩鍋中國。

  森:下面我想轉到人權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美中之間分歧很大。我們也聽到,拜登政府在涉及新疆、香港方面有很多聲音,美中之間也有很多言論交鋒。這個問題看起來很難處理,美中將如何彌合分歧?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是否會影響到其他雙邊問題的進展?

  樂:中美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兩國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在人權問題上有分歧是正常的。但關鍵是不能把分歧點變成衝突點,更不能以人權為借口干涉他國內政。不要在人權問題上好為人師,當教師爺。人權的內涵很豐富,不同國家、不同族群有不同的人權訴求。對於敘利亞、利比亞的難民,他們對人權的訴求是要生存,要工作,有飯吃。即使在美國,不同的族群也有不同訴求。被警察“跪殺”的弗洛伊德的訴求就是要能呼吸,廣大非洲裔美國人的訴求是“黑人的命也是命”,受到不公正對待甚至暴力威脅的美國亞裔的訴求是免於傷害、恐懼和歧視。

  人權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具體到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人權實踐。就拿抗擊疫情來說,國際公認有效的抗疫做法是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隔離14天。但是有的人就是不願戴口罩,也不願保持社交距離,照樣聚集聚會,隔離也就象徵性的3天、5天。中國政府堅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將1100萬人的城市武漢封了76天,當時還有人指責我們違反人權、限制自由,事實證明我們恰恰是保護了人權。但我們並沒有把我們的做法強加於別的國家。既然有人願意以生命為代價,甚至以死亡幾萬、幾十萬人的代價來維護其不戴口罩的權利,維護其所謂自由與人權價值觀,那我們也無話可說。回到你剛才的問題,避免因人權分歧影響合作的最好辦法就是相互尊重、平等對話、互不干涉。

  今年是“阿拉伯之春”十周年。當年美國就是以“人權高於主權”的口號對敘利亞、利比亞等國進行干預,被稱為“阿拉伯之春”。但是現在十年過去了,“春天”在哪裡?看看那裡多少人饑寒交迫,多少人無家可歸,戰亂使他們失去了可以發展的十年。而那些實施干預的人他們真的是為了保護這些國家的人權嗎?他們製造的是人權災難!這個教訓很深刻。現在沒有人再說“阿拉伯之春”了,因為結果我們看不到“春天”,有的只是戰亂、饑餓和難民。我們不能讓這種悲劇重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