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熊貓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性別特徵並不明顯。(照片: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
中評社台北7月31日電/大熊貓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性別特徵並不明顯,只能透過生殖器到肛門口的距離,和生殖器的外部形狀才能稍稍辨別。若以生殖器到肛門口的距離差異來判斷雌雄大熊貓,雄性大熊貓兩者的距離是雌熊的兩倍長,但是這種相對比較的方式很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還可以藉由生殖器的形狀來區別。
大熊貓不同於非洲野驢,長頸鹿等草食性哺乳類動物,一誕生就能輕易由生殖器外觀區分雌雄,但其實動物界內雌雄難辨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像是住在兒童動物區的狐獴,剛出生時也和大熊貓一樣,只能勉強用生殖器到肛門口的距離來判斷性別;位於非洲動物區的白頸狐猴,即使在成年之後,依舊難以由外觀來辨識,因為雌性白頸狐猴在腹部下方有“偽陰莖”的構造,只能等性成熟後,從是否有睪丸做出區別。
雌性大熊貓寶寶的生殖器形狀是內凹的倒V字型(“ʌ”),而雄性則是尚未發育成熟的陰莖微微突出,隱約能看到像圓點一般的構造,未來會發育成陰莖。至於雄性大熊貓的睪丸在二十日齡之後,可以在鼠蹊部摸到顆粒感,待成長到兩、三歲後,雄性大熊貓的睪丸才會落到陰囊內。例如大熊貓“團團”剛加入台北市立動物園的時候,保育員觀察到“團團”只有一側睪丸,在保育員細心按摩、護理下,另外一側的睪丸才順利進入陰囊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