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鄭志剛:港充當說好中國故事平台
http://www.crntt.hk   2021-11-06 09:46:51
(圖片來源:大公文匯網)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據大公文匯網報道,“領航‘9+2’·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昨在港舉行,在“共建人文灣區”圓桌論壇上,5位來自粵港澳政商界領袖及企業家,就怎樣以中華文化作為紐帶,加強港人對國家的身份認同感,提出不少真知灼見。新世界發展(0017)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認為,香港的嶺南文化與大灣區是一脈相承的,香港要致力將嶺南文化保育及傳承下去;同時,香港又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城市,可以在向世界宣傳中華文化,說好中國故事方面,充當重要平台。

  鄭志剛昨在“共建人文灣區”圓桌論壇上表示,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之中,首次將香港的文化地位寫進國家規劃中,並提到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他認為,香港要積極參與共建人文灣區,需要了解自身的文化,香港既有嶺南文化,要致力將嶺南文化保育及傳承下去。同時,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又能融入西方元素,屬於中西共融之地,可利用自身優勢對外宣傳中華文化。

  港可從三個層面參與共建

  對於香港如何參與共建人文灣區,鄭志剛進一步闡述可從三個層面的視點來看,第一要有對灣區、國家的身份認同;第二是本地視野,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文化和身份;第三是國際視野,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擁有面向國際的視野,香港要在國際市場搭建自己的橋樑,以及做好傳承的工作,在國際舞台上說出自己及中國的故事,“這是一個重要的平台,香港可加以運用向世界宣傳中華文化。”

  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是文物的保育工作,新世界去年循強制拍賣以約47.76億元統一北角皇都戲院大廈業權,成為本港歷來金額最大的強拍個案,並計劃於該址進行保育與發展兼備的工程,鄭志剛表示集團在保育皇都戲院非常成功,預期約4年後戲院大廈可以向公眾展示全新面貌。<nextpage>

  新世界積極保育廣州舊城

  除了北角皇都戲院大廈之外,他亦提到新世界發展旗下的新世界中國,成為廣州增城區荔城街夏街村舊改項目的合作意向企業,是該集團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布局的重要一步。

  鄭志剛又強調,保育工作最重要是落實行動,以及要深度發掘保育項目的文化價值和內涵,注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當地發展賦能。他又相信民間及企業都可以參與,故此新世界集團成立基金以推動保育工作和教育活動。

  馬逢國:合辦比賽組劇團增身份認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會長馬逢國昨在論壇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台後,本港文藝、體育界倍受鼓舞,他相信“9+2”城市人文、體育的深入交流融合,能幫助大灣區居民構建身份認同,推動灣區精神。馬逢國認為,人文灣區的氛圍至關重要,政府、文體各界都應為打造人文灣區,創造良好的交流環境。灣區文化有不少共同點,他舉例,賽龍舟、武術、粵劇都是大灣區居民熟悉的文體項目,體育上可以一起舉辦比賽,粵劇上亦能組辦灣區粵劇團,在合作中磨合、深入交流,從而互相理解、互相鼓勵,逐漸促成大灣區人身份的認同。

  冀港府協助文體發展

  他提議,港府也要扮好角色,對文體發展持寬容開放的態度,協助大灣區文藝“走出去”。他認為,能利用近20個駐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增加文化推廣職能,協助香港文藝界做好“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同時也可成為大灣區文化“走出去”的平台,共同推廣對外文化交流。<nextpage>

  馬逢國也笑稱,要經歷一些“痛”,才能構建文化認同。就藝術工作者的創作環境而言,一般內地有相對多的管制和審查,香港則相對寬鬆和自由,從業者或會擔心文化差異造成合作不快,但《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整體社會氛圍向好,相關的創作標準和尺度規範化,兩地合作交流更為順暢。

  香港故宮:港可引世界文化入灣區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昨於論壇上指,“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能發揮重要作用,不僅能將中國文化發揚至世界各地,發掘大灣區居民的文化自信,亦能將世界文化引入大灣區,開拓中國人的世界視野。

  促中外文藝交流

  吳志華昨透露,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擁有國際化的管理團隊,將中外文化國際交流中心擺在重要地位。團隊積極利用香港的地理優勢,與世界著名博物館交流合作,致力把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未來也計劃多多,展開文明對話,引進中東、土耳其等本地居民較少了解的地區文化展覽,幫助大灣區居民了解更多世界文明。雖然香港故宮是三個故宮中規模最小,吳志華相信,故宮館明年7月正式開館後,能成為香港熱門旅遊景點,料每年能吸引200萬至250萬參觀人士,其中70萬至100萬為來自大灣區及內地其他城市、海外遊客等。

  帶動旅遊業發展

  約一半參觀人士為非本地居民,令香港故宮不同於本地其他博物館。吳志華透露,鑒於香港故宮的特殊性,吸引大灣區居民來港參觀也是宣傳的重點之一。目前已經與香港旅發局、內地旅行社等溝通,希望能安排一些境外旅遊團來故宮參觀。團隊正在考慮,或將每日發售門票中的一成,分配予旅遊團,以此帶動旅遊業發展。<nextpage>

  港鐵:鐵路基建為灣區“添綠”

  要連繫大灣區各個城市,完善的交通網絡至為重要,港鐵(0066)常務總監(中國內地業務及全球營運標準)劉天成昨於“共建人文灣區”圓桌論壇上表示,交通基建的互聯互通,是推動灣區經濟發展以及“人文灣區”建設與融合的重要基礎。

  香港是大灣區的一分子,港鐵網絡承擔著連繫灣區的重任。劉天成表示自二十世紀初,東鐵綫就肩負了內地與香港連繫的角色,除了城際鐵路,它還連接香港市區以及羅湖和落馬洲口岸。港鐵日前就公布,東鐵綫過海段預期明年6至7月開通,屆時這條歷史悠久的鐵路就會延伸至香港島,從羅湖或落馬洲乘搭東鐵綫,一程車便可直達金鐘、會展,進一步促進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縮短交通時間促交流

  此外,劉天成指出2018年開通的高鐵(香港段),將香港與58個內地站點直接連接起來,香港正式接入國家高鐵網絡,香港西九龍站至廣州的通勤時間縮短到48分鐘,乘客享受到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快捷與便利,便利了人員往來,進而促進了人文的交流以及融合。

  同時,劉天成又認為鐵路還具有高效、節能、低碳的綠色屬性。隨著大灣區鐵路網絡逐步完善,配合便利的設施和優質的服務,未來鼓勵灣區居民更多地通過這種環保的出行方式,讓綠色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另一方面,內地於9月公布前海擴容方案,香港特區政府10月也提出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策略,劉天成感到非常興奮,希望未來繼續發揮所長,參與構建“雙城三圈”的港深合作新格局,共建“人文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nextpage>

  董明珠:製造業減碳促綠色灣區

  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昨於圓桌論壇上表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製造業企業,應意識到綠色發展是大灣區發展的重要一環,企業要在工業製造、產品性能、人才引進上都做到綠色環保。若技術創新步伐加快,“雙碳”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生產及開發皆添綠色理念

  董明珠指出,製造業以往較為消耗能源、材料,導致環境污染,但在綠色意識不斷提升的今年,企業逐漸都有了減少碳排放、降低能耗的環保理念。格力不僅要求工業生產中融入綠色理念,產品開發也以消費者需求為主導,做到更低能耗。

  她舉例,格力的生產基地已經逐漸實現無人化、自動化的“黑燈工廠”,自主研發的“零碳源”技術,可將光能、儲能和空調結合起來,令空調使用過程中對氣候的影響降低80%以上,這一創新技術還獲得了全球科技創新獎。

  若產品不斷向低能耗改革創新,她相信中國2030年的“碳達峰”、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有望提前完成。董明珠強調, 人才亦是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很多高校畢業生願意來大灣區發展,企業在此機遇下能自主培養人才,提高品牌競爭力,亦希望日後大灣區人才能走向國際,提高大灣區的人才競爭優勢。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