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衛民:大陸對台政策改變 兩岸無談的基礎
http://www.crntt.hk   2020-05-25 00:19:05
衛民。(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5月25日電(記者 黃文杰)台灣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衛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美持續對抗之下,很多在大陸的台商被迫面臨選邊站,但是從“連綴社群”及全球化概念來看,這群人的認同不受傳統疆域區分,反倒是台灣採取“鎖國”政策,切斷跟大陸任何關連,短期會有效果,就好比放煙火,但是長期是傷害兩岸情感,蔡政府應該重新評估台商的心思,這不是政治人物可以下定論。

  衛民也提到,全球商業供應鏈,這次被疫情打斷了,台灣採取的是“鎖國”政策,大陸對台政策也改變,對台灣愈來愈不在乎,以前用採購台灣貨品爭取民心,發現效果更不理想,“以商逼政”換成“融合政策”,一切操之在大陸,兩岸不再有當年辜汪會談的氣氛,兩岸沒有談的基礎。

  衛民,私立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教授,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法學博士,曾任中國時報政治經濟研究室副主任,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務,專長於兩岸經貿政策、民族國家與全球化。

  長期研究兩岸經貿政策的衛民,受訪先回顧兩岸貿易趨勢,2000年陳水扁執政後,經貿大幅成長,台灣與大陸貿易總值 1991年時僅 80.5 億美元,於 2007 年突破千億美元,2008 年持續增長達 1,053.7億美元,17 年間金額成長約 13 倍,兩岸經貿大幅度攀升,即使李登輝喊“戒急用忍”政策,台商還是從第三地進入大陸投資設廠,沒有因為民進黨執政下降,頂多亞洲金融風暴有下滑,整體兩岸經貿成長圖類似站立恐龍,

  他說,台灣跟大陸與世界的貿易順差對照圖,也可以看到,1993年開啟辜汪會談,台灣銷售到大陸開始逐年成長,反倒是台灣對世界貿易卻快速遞減,開始“黃金交叉”,兩岸經貿依存度高,即使現在中美貿易戰開打,很多台商紛紛回流台灣,從顧問公司與產業界來看,“逃命潮”沒有外界說的這麼嚴重。業界有說法是,不用急著先跑,不要聽到風就是雨,要知道下一個目標市場在哪裡?最大市場還是大陸,台商離開還可以賣“回頭貨”嗎?要謹慎評估。

  被問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2010年6月29日簽署,2010年9月12日生效,今年即將屆滿10年,若沒有繼續對台灣有怎樣衝擊?

  衛民認為,對台灣產業及經濟衝擊當然很慘,再加上疫情與中美貿易戰,兩岸經貿沒有樂觀本錢,但是看起來,兩岸高層似乎都鐵了心,這個情況跟2000年扁執政又不一樣,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無法用疆域來區分,但是台灣沒有掌握趨勢,作法還是用“鎖國”,儘量把大陸切掉,先撇開疫情不談,不要跟大陸有任何交流,心態上真的認為台灣可以自立自強,可以抵抗對大陸的依存。

  衛民憂心大陸台商的處境,關鍵在於蔡政府怎樣看待,他以魏鏞1997年著作連綴社群(linkage community)來解釋,內容主要探討分裂國家的統一進程,對立體制中的雙方人民,在正式協議前,可以透過彼此商務、文化、社會、學術等各層面的交流,達成社會、經濟的融合,凡涉此類頻繁密切相互接觸的雙方人民,可以視為彼此的“連綴社群”。

  他說,甲的社群在乙的社群生活,人雖然不在甲的社群,卻不是傳統的移民,百萬台商在大陸,很多地方根本就是小台灣,台商到大陸未必就申請永久居留,不拿大陸身份證,照樣繳稅給台灣,照樣回台灣投票,因為家人都還在台灣。結果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卻看到對武漢台胞身份註記管制,即便回來還是會受到歧視,但是這群人百分之一千就是台灣人,憑什麼政治人物替他們做決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