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博物館,換個姿勢走進千家萬戶
http://www.crntt.hk   2020-05-18 14:42:18
 

  面對群眾差異化、高質量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館必須走多元化、包容性發展的路子。博物館是人類文化的縮影,文化的多樣性決定了博物館及展陳的多樣性。我們需要折射中華文明風貌的國家級博物館,也需要展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地方博物館;需要歷史類博物館,也需要藝術、自然、民俗等專題性博物館;需要勾勒一業一時的大展覽,也需要關注一人一物的小展陳;需要面向大眾的趣味展覽,也需要學術性強的專業展陳……各有所長,特點不一,各家博物館方能茁壯生長,博物館業才能百花齊放,最終為群眾帶來更多樣的文化大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讓文物說話,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題中之義。一段時間以來,從《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熱播,到故宮文創的走紅,再到數字敦煌、詩意長安的展示,“博物館+綜藝”“博物館+文創”乃至“博物館+旅遊”的新動向、新業態,贏得各方好評。這也啟發人們,“展品+介紹”不是展覽的唯一形態,善於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形式講好故事,利用科技、商業等方式傳播文化,也是擴大博物館受眾覆蓋面的重要方向。

  讓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既需要多元的優質內容,也需要多樣的表達形式,但形式應該服從於內容。忽略展品背後的文化內涵而過分強調聲光電的技術呈現,過分追逐文博資源的商業化利用,都可能影響博物館發展。國家文物局此前印發的《關於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質量的指導意見》強調,“提高陳列展覽創意策劃水平,完善陳列展覽從研究、策劃、實施到推廣的工作流程”。這一要求,正是為了夯實學術基礎、提升內容質量,使得文博產品的多元表達更具內涵、更有看點,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連日來,全國各地博物館紛紛發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捐贈活動。致敬英雄,可以更深刻地銘記當下;記錄歷史,也才能更好地觀照未來。從歷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從文物展覽中尋找前人與來者的心靈聯結,博物館才能不斷發揮應有價值,為更多人帶來知識與文化的滋養。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