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在促進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普惠民生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民日報發表北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楊秀清文章表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與保護,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注入動力、提供保障,有效激發了中小企業活力和發展動力。但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往往面臨資金短缺、技術薄弱、機會不均等問題,從而存在創新發展能力不足的情況。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更加需要法律與政策的扶持。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
文章認為,建構立法與執法的雙重保護機制,為中小企業營造技術創新研發所需要的法治環境尤為重要。
在立法方面,需要建立以保護與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為宗旨、以激發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發動力為目標的法律規則,營造良好的技術創新環境。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調動技術創新研發的內在動力是真正全面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完善相關法律、政策之前,要針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發活動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和具體需求進行充分調研與分析論證,並以此為基礎修改完善現行法律、政策,提升法律、政策的實效性與可操作性。
在執法方面,應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技術成果的保護,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在激發技術創新動力方面的功能作用。政府可以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通過源頭追溯、實時監測、在線識別等舉措,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而在司法機關依法裁判過程中,應當堅持“使違法者受罰、守法者受益”的司法準則,加快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提高違法成本,保護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成果,為建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發培育機制提供司法保障,逐漸形成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所需要的知識產權歸屬與保護法律制度。
法治是激活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發動力的助推器,幫助中小企業走出技術創新發展的瓶頸、提升技術創新實效,需要以立法與執法為抓手,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發提供完善的立法支撐,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