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理性思辨兩岸統一問題: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反思
http://www.crntt.hk   2018-09-23 00:10:57
 
  殷切的期待是一回事,現實的環境又是另一回事,兩岸關係的發展存在許多變數,未必會如我們所願。就以當前的局勢來說,大陸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戰已經開打,會持續多久、升高到何種程度,都有待觀察。貿易逆差衹是美國的藉口,用以遏制大陸崛起,美國真想要的是打消“2025中國製造”,強迫中國經濟政策轉彎,在尖端高新科技發展的道路上止步,徹底斷絕中國對美國領導地位的威脅。

  在這場貿易戰中,台灣儼然成了美國牽制大陸、刺激大陸、負責將後者引入武統陷阱、拖垮大陸發展政策的棋子。不然就無法解釋,這兩年多來美國對台政策何以與傳統美國政策如此不同,如此出格。這樣的用心大陸當然也有所洞察。反制之道就是你打台灣牌,我就出朝鮮牌,求其對沖,達成平手。

  (一)蔡英文自喻旗手介入陸美衝突

  比較讓大陸操心的是台獨政府的態度。美國要遏制大陸必須得找些幫手,日本、台灣、東盟國家、越南、印度都在名單內。戰略熱點除了台灣外,還有南海、印太區域等。南海議題上美國找不到積極又肯出頭的代理人,今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防長會議上,沒有人回應美國對大陸南海作為的批評。印太區域上熱門的印度在會議上反應冷淡,總理莫迪致詞時刻意避開敏感話題,越南也不熱衷。這其中,唯有台灣例外。

  台灣幾乎對美國反制大陸的每一個政策都積極呼應。對陸美貿易糾紛,台灣其實私心暗喜,即便美國對台灣輸美鋼鋁也課稅,台灣也衹摸摸鼻子,沒抗議。美國推印太區域,台灣馬上貼上去說,願與美日攜手維護印太區域安定。美國製造南海爭議,綠營智庫馬上建議將太平島租藉給美國,島內輿論譁然,政府才出面否認。大陸澳洲關係不佳,澳洲四處找不到肯收容難民、替難民治病的地方,最終在台灣找到奧援(台澳在去年締約接受澳洲難民到台灣治病)。

  多米尼加斷交後,蔡英文稱大陸為中國,以示憤怒。日前接受法新社採訪時,不僅沿用中國稱呼,甚至指控大陸越來越具侵略性,“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制約中國,減少或遏止中國的霸權擴充。”敵意明顯。蔡英文對法新社強調,在兩岸關係上,“台灣底線”不會退讓。所謂“台灣底線”就是台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不能被侵害,台灣主權不能被壓抑,台灣的未來由台灣人決定。從這裡可以看出,蔡英文“一邊一國”的立場不會動搖,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屑一顧。

  蔡英文上台才兩年,已經把兩岸關係搞到冰炭滿懷抱,島內也被搞得街頭如戰場。全方位去中國化、以轉型正義與不當黨產為名清算國民黨、剝奪軍公教退休人員退休俸、不顧大學自主拒聘台大遴選出的校長、挺同婚修民法、不管缺電與空污強行廢核燒煤等等……,種種倒行逆施不勝枚舉。蔡英文雖滿口民主自由,卻是破壞民主自由的罪魁禍首;習法出身,卻踐踏法律如糞土。跟這樣的人談和平統一,何異緣木求魚。

  (二)政黨再輪替可以解套嗎?

  蔡英文任內兩岸關係難脫對峙,那麼,換個政黨執政會好轉嗎?這要看台灣是否會三度政黨輪替,也要看接替的政黨是否已學得教訓,看透世局。以蔡英文目前低迷的民調支持度來看,今年底的地方選舉一定會丟掉幾個城池。但對民進黨來說,少輸為贏,他們比較看重的是2020年大選。

  2020年大選蔡英文連任還是有機會的。這是因為:第一,民進黨領會了執政的好處,衹有執政才能保有這麼龐大的資源,才能雞犬升天,所以內部縱然對蔡英文有意見,但不會內鬥。第二,國民黨資產完全被查封凍結,度日都難,哪來經費打選戰?原來龐大的黨組織大幅瘦身,如何輔選?第三,國民黨的領導帶不出氣勢,沒有辦法擺脫地方派系的影響,兩岸政策也沒有新意,立場搖擺,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政策強項。對蔡英文的諸多野蠻政策也不知如何反制,令人失望。第四,國民黨2020年總統候選人花落誰家,讓人沒有太多期待。吳敦義號召力不大。馬英九想捲土重來,但已時不我與。

  第三度政黨輪替希望不大。即使真的換手了,兩岸關係會緩和一些,但統一問題依然舉步維艱。大陸還會容忍“一中各表”嗎?國民黨會毅然接受和統?進行和平協議談判?衹怕未必!一個門面上打著一中旗號,暗中獨台情結難以斬斷的國民黨,恐怕衹能讓大陸更覺綁手綁腳。

  (三)民意新趨向

  比較令人振奮的一件事,是台灣民意的流動趨勢。蔡英文剛上台時,民意支持度超過70%。執政兩年,內政改革惹得天怒人怨,街頭遍布拒馬鐵刺網,陳抗民眾隨處可見;斷交頻頻,國際空間萎縮;兩岸緊張情勢螺旋盤升,大陸軍機軍艦繞台無日無之。這種情況導致無論根據哪家民調,蔡英文與民進黨的支持度都雙雙暴跌,比腰斬還低。

  台灣局勢的崩壞使得人民對統獨問題開始有所反思,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顛覆了台灣統獨的長期基本盤勢,以及台灣人對大陸的觀感。我們可以用隸屬綠營的台灣民意基金會的幾個民調,來證實這個現象,所以選這個基金會的民調,是因為這是綠營自己做的民調,決不可能作假。

  第一個現象是統升獨降。台灣民意基金會在2018年3月的民調顯示,支持統一的比率為20.1%,比該基金會在2016年5月的民調14.9%上升了5.2%,也就是說支持統一的增加了120萬人。支持獨立的比率為38.3%,比2016年5月的51.2%下滑了12.9%,差不多流失了300萬支持者。

  同一基金會今年6月針對台灣人對大陸印象及感覺所做的民調顯示,49%的人對大陸有好感,反感的衹有44%。好感首度超過反感,該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稱這是戲劇化的轉變,是“一個歷史的轉變”。更值得指出的是在25-54歲的青壯年族群、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中,過半數的人都對大陸有好感。

  更有趣的是,台灣民意基金會在2017年11月針對習近平、馬英九、蔡英文三人所做的民調顯示,台灣人對習近平的好感(29%)大於反感(19.9%),對馬英九則是反感(41.1%)大於好感(23.6)%,對蔡英文也是反感(34.1%)大於好感(31.8%)。這反映了台灣人民對台灣領導人的失望,以及對大陸領導人的期待。

  人民對大陸看法逐漸改觀,更多的台灣人願意赴大陸求學工作。這波改變在惠台31項政策出台前即已浮現,之後趨勢更穩定上升。其中改變最大的是年輕人,他們原來是蔡英文口中的天然獨,在太陽花運動中竄起,是蔡英文勝選的最大推手,但他們的覺醒也最快。年輕人需要念書、工作、成家立業、養育後代,哪個政府可以許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們就會往哪兒去,意識形態的繩索綑綁不了他們,這或許是促進兩岸和平統一最大的潛在力量。

  五、看準風向,未雨綢繆

  台灣民意改變的萌芽為和平統一提供了契機,但我們也不應忽略周遭環境險阻重重。自我異化的分離主義者,即便受到挫折,也不會甘心就此罷手。全力阻擋中國崛起的美國等西方強國,更會伺機分化。在區域國際情勢變幻莫測,川普政策毫無可預期性、操作手法亦高度不確定,島內政局越來越動盪不安,兩岸對峙情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任何一點政策錯誤,任何一個小疏忽,任何一個擦槍走火,都可能演變為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當我們一心期望和平統一時,恐怕也要做好心理準備,面對海峽可能的烽火。

  危機常常就是轉機,但衹給予做好準備的人。如果我們對海峽情勢做過各種各樣的反覆推演,關鍵時刻就可能趁亂將兩岸問題做一個最快的了斷。因此,非和平手段的沙盤推演操練是時候該啟動了。

  不管是經由哪種方式完成統一,都需要一段過渡時間安定時局與人心、一個過渡制度用以有序地轉換原有的秩序。這個過渡制度在和平統一時是“一國兩制”、“台灣基本法”,在非和平方式統一時或許是“台灣自治法”。二者的內容都需要時間研議,求其周全。這些未雨綢繆的事即使現在還不宜於拿到檯面上來談,但至少應該在檯面下著手討論,以確保統一後台灣政局能有序有效地運轉,台灣人民的生活不受騷擾。

  總結來看,現狀下推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前景確實讓人擔心。情勢發展不隨人的主觀願望而定,但如能掌握情勢,未必不能為實現主觀願望創造客觀有利條件。那就是我們該努力以赴的方向。

  何時統一?統一的方式為何?統一後的兩岸制度為何,這些我們雖難臆測,但必須做好各種可能的盤算與準備。世事如雲,變幻莫測,機會可能一閃即逝,衹有提前做好準備,才能臨危不亂,快速決斷。中庸裡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正是此意。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9月號,總第24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