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7天寫完劇本”“一周拍完100集”“只橫店,每天籌拍、開機、殺青的就有近百部”,幾個數據簡單概括了近兩年微短劇市場的火爆現狀。
一方面市場火爆,另一方面經過有關部門治理,微短劇創作已從野蠻生長走向優質有序,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內容俗套的作品仍然存在。當下,業界已經形成共識:精品化是微短劇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那麼,精品化如何實現呢?從打磨一個好劇本開始。
一些微短劇“劇本創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
無論長劇,還是微短劇,劇本都是創作的基石。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部分微短劇創作者那裡,“劇本創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
鄔天是一位微短劇創作者。他曾經7天就拍出一部30集的微短劇,這7天包括劇本創作、拍攝和剪輯,“花費時間和精力最少的是劇本創作,差不多就用了1天時間”。
據鄔天介紹,這部劇80%到90%的拍攝成本用在了演員的片酬、服化道費用等方面,劇本創作投入在總成本中占比不到10%。
“我們沒有專門的編劇,我一人身兼編、導、演三職。”另一位微短劇創作者邢海軍的情況在微短劇行業頗具代表性。“相較於拍攝和剪輯,我感覺最難的就是劇本創作,為了在劇本上高產出,同一個爽點,我會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去套。”邢海軍這樣介紹自己的劇本創作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