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3日電/據大公報報道,香港回歸後,伍淑清一直致力於香港的教育事業,曾組織青少年赴內地交流學習百餘次。談及香港的教育問題,伍淑清表示,香港過去缺乏培養年輕人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的教育,希望未來能充分利用大灣區,讓香港年輕人認識內地的文化和歷史,增加國民認同感。
伍淑清記得,在回歸之初,她便率先提議,從幼稚園開始應教導小朋友唱國歌,認識及尊重國旗,并由官校來推動。但可惜的是,建議未獲接納推行,後來政府又將能認識國家、增加國民身份認同的中國歷史科納入通識教育,令年輕人對自己的身份感到愈加模糊。
談到如今一代對於民族認同感的缺失,伍淑清向記者憶述了她讀小學時的一件往事。“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三年班,曾聽老師提到一個這麼故事:‘一個日本老師請學生吃梨,一種酸,一種甜。待學生吃完後,老師說,甜的梨來自山東,酸的梨是日本的,你若是想吃好梨,就要去打中國’。”她說,“那時我只有八歲,64年後的今天我仍然記住,我當時聽完就覺得,為什麼我們要被日本人欺負?為什麼中國要被侵略?我長大了不想被欺負,因為我是中國人。 ”
嘆年輕人國家觀念模糊
伍淑清還記得,她在中小學時讀了不少葉聖陶、梁啓超、冰心、巴金、魯迅、金庸等近現代中國文學大家的著作,而對她影響最深的是金庸,“他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很強,這種民族精神就是不能受外國欺侮,要保家衛國。香港因為那麼多年沒有這方面的教育,所以很多年輕人沒有國家觀念、民族觀念”。
對於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提及,“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伍淑清表示,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大灣區,認識內地的文化和歷史,希望香港年輕人不要只著眼於眼下的這片土地,“大灣區未來的發展無可限量,認識周邊發展對年輕人拓闊視野是很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