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梁秀瓊:台灣大環境差 媒體與政府共生明顯
http://www.crntt.hk   2020-09-10 00:23:24
屏東縣記者公會第26、27屆理事長梁秀瓊。(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屏東9月10日電(記者 蔣繼平)針對台灣政治人物與媒體互動越來越密切的現象,前屏東縣記者公會理事長梁秀瓊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主要是因為整體大環境不好,無法維持人事成本,媒體開始向政府拿標案,政媒一家親、政媒共生現象越來越明顯,還有沒有新聞自由就見仁見智。她認為,這與不同政黨執政關聯性不大,主要是個人在新聞和道德修養上的把持。

  梁秀瓊,1961生,屏東人,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士、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研究所碩士。曾任屏東縣記者公會第26、27屆理事長。曾在民眾日報主跑府會、黨政路線,跑新聞資歷約30年。

  前“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9日遭前女友爆料,過去劈腿4女,還逼其中一名女記者墮胎三次,並曾與女記者女友於任職高雄市新聞局長期間在辦公室發生性關係,事件經媒體踢爆後,引起社會譁然,丁允恭則火速請辭發言人。而近年台灣政治人物與新聞記者越走越近,政治與媒體互動生態也令人好奇。

  怎麼看政治與媒體越走越近的現象?

  梁秀瓊表示,這與台灣媒體產業面臨經營困難有關,自從1987年解除戒嚴令後,報社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一下子膨脹很多,因為賣報紙賺錢關係,再靠廣告收入,就可以產生盈餘。但科技日新月異,傳播方式走向多元化,30年來一份報紙仍賣新台幣十元,但紙張越來越貴,成本越來越高,漸漸難以支撐經營媒體的成本。

  梁秀瓊表示,報社已是傳統產業,沒有創新就會面臨淘汰,現階段拿政府預算就變成十分迫切,台灣目前就有許多主流媒體用媒體名義去拿政府標案,因為報紙或電視台本來就有營利事業登記證。一旦如此,媒體對有預算的政府單位難免就會手下留情,如此情況之下,還可以奢求公正報道?還有什麼“新聞自由”可言呢?

  除了與整體經濟大環境有關,這與不同政黨執政有關係嗎?

  梁秀瓊認為,國民黨是百年老店,從戒嚴時代走到解禁,創造新聞自由風潮,歷史較短的民進黨當初創黨理念之一也是爭取言論自由。但不變的是,很多媒體都會受到新聞對象不滿意向公司投訴的壓力,這和政黨有沒有關係很難說,每個時代都存在,譬如以前的白色恐怖、現在也有人說綠色恐怖,可見應該是與哪個政黨執政無關。因此,主要還是歸於時代變遷,經濟環境影響很多事情,最後才是個人因素。

  那個人的因素是什麼?

  梁秀瓊指出,政治人物需要媒體的宣傳,懂得經營,就會運用媒體來當化妝師,只求順利當選後拿到執政權,就會演變成媒體和政治的關係很密切。另一方面,新聞從業人員和政治人物互動,拿到獨家新聞、幕後資料、搏上位等等都可能,這是一體多面,維持關係可以讓工作表現更順手,但維持良好關係與新聞中立理論上並不相關,只要報道公正,對於所報道對象自然就會有正面與負面。

  她說,關鍵在於報道負面新聞會影響個人私交,若未來要往其他方面發展就不容易。譬如一定有人為了做公關、求個人事業發展來從事報道工作,是否能守住新聞道德與自我要求到哪裡,這就是個人修為因素。

  政治人物對媒體產業真的有影響力?

  梁秀瓊表示,就要看新聞媒體公司的取捨了,過去確實有媒體為了生存而賣面子,譬如為了營收利潤而低頭等等,但老闆的立場是要賺錢,員工立場則是要爭取表現升職,目的不太一樣,但政治與媒體互相拉抬,確實很常發生,因此討論“媒體和政治人物的共生”也是越來越重要的課題。

  她最後說,只能說整體大環境不好,讓“政媒一家親”的現象近十年特別嚴重,辦報可以有“立場”,這與新聞自由無關,經營媒體一定要“正派”,這是可以並存的,不應該受到政治或其他因素干擾,必須維持誠信態度和新聞專業的尊重。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