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郭朝源:中醫名詞很適切 台灣中醫實力強
http://www.crntt.hk   2020-07-08 00:19:58
屏東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郭朝源。(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屏東7月7日電(記者 蔣繼平)“中醫”改名“台醫”掀起話題也引起爭議,屏東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郭朝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醫”名詞符合醫學理論與醫療療效,單就醫學的角度來說很適切,在華人地區接受度很高。有關中醫在台灣及鄰近國家的發展,他說,台灣中醫特色在於研發科學中藥,日本廢醫存藥只留中藥漢方,韓國韓醫發展進步規模有如西醫院,越南東醫則加入當地藥材發展。

  郭朝源,1968年生,屏東崁頂人,中國醫藥大學學士畢業。現任屏東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中醫師全聯會理事、中執會高屏區分會主委。擔任中醫師執業23年,在屏東縣南州鄉開設振德中醫診所,並擔任院長。

  “立法院長”游錫堃5日在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上提議將“中醫、中藥”改成“台醫、台藥”,引起討論。

  郭朝源表示,中醫、中藥起源地是在中國大陸,是最完善的,也是重點栽培的項目。而台灣因為環境因素,政府一直以來著重現代醫學發展,傳統醫學則是自行發展,直到去年底《中醫藥發展法》上路,才有政府得做培植發展獎勵的規範。

  針對改名爭議,郭朝源指出,中醫界很多成員反映並不需要改,因為中醫的中,不只代表中國傳統醫學,還有“致中和”之道意思。中醫起源於易經“相對待”的概念,“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都是相對,也是中醫最基礎的“八綱”。

  郭朝源解釋,譬如所謂“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就是相對待的概念,要達到寒熱取得平衡的中心點,就能讓身體處在最健康的狀態,不偏寒也不偏熱,這就要靠醫師診斷與藥物調整,所以中醫講的就是中和之道的醫術。

  所以,他認為名稱用“中醫”還是比較適切地去表達醫術的精隨與核心價值。

  郭朝源並指,中藥也比較溫和,取自植物、礦物、少部分動物,來自大自然相對沒有受過加工,也符合人體的接受度,中醫用藥除了要達效果外,也講求不要有副作用,“致中和”的和也有這種道理。另外,現代醫學是用化學合成、純化,也許效果快,但相對副作用較多。

  有關台灣中醫發展出的特色?

  郭朝源表示,台灣中醫在中醫師全聯會與全台中藥廠合作下,發展出科學中藥製劑,也是最大特色。科學中藥優點在於可以節省許多煎熬湯汁的時間與不方便,並達到治療效果。中國大陸則以煎劑為主,少數使用科學中藥。

  他指出,台灣中醫師只能開中藥,所以能夠專心發展讓中藥吃到人體顯現的效果,在台灣的中醫、西醫分開處理,藥效可以明確界定,有好有壞。對比大陸的中醫師是可以開西藥的,因此台灣會更專注於中藥的藥效呈現,算是優勢。

  台灣中醫與鄰近韓國韓醫、日本漢藥、越南東醫發展相比?

  郭朝源表示,根本理論都是以中國留下來的古醫籍為主,再依照各地區風俗民情去做改變。韓國的“韓醫”也從黃帝內經等經典開始去做傳統醫學基礎理論,而韓醫發展狀況比台灣進步太多,不僅分科、還可以住院,規模就像台灣的西醫院。

  日本保留中藥但沒有中醫師,在日本只有醫師,且可以開立西藥和中藥,中藥也稱作“漢方”。不過日本只有針灸醫師,中醫界稱為廢醫存藥,僅保留中藥漢方,並用現代醫學理論做治療。

  越南“東醫”也是有中國傳統醫學概念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整體上,他認為台灣中醫實力仍贏過日本與越南。新加坡也有中醫,中醫師也有人去馬來西亞看診,新加坡的中醫也沒有特別取名字,就叫中醫。

  對於台灣目前中醫發展的建議?

  郭朝源表示,中醫納入台灣健保總額支付制度在今年滿20年,仍面臨醫療資源缺乏,現僅占健保總額3.6%,但中醫平均每年照顧全台約650萬名民眾,這種比例已經嚴重失衡,中醫中藥在台灣發展算是健全的醫種,政府可以再做適度調整。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