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聚焦短板弱項 實施精准攻堅
http://www.crntt.hk   2020-06-10 10:42:17
 
  為補上這塊短板,當地把飲水安全作為“兩不愁”的保障重點,加大投入、花大力氣,終於將水引上了高高的山梁。家裡負責馱水的毛驢“退休”了,圈裡養起了幾十只羊,這是過去缺水的時候,馬塞力木不敢想的。

  缺水的地方要引水,交通不便的地區要修路架橋,不宜居住的地方要易地搬遷……越是困難,越要超常規發力。攻克深度貧困地區的短板,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願景。

  “在我們如期實現脫貧攻堅任務之後,依然要防止返貧。另外,脫貧後的農民收入與城鎮居民相比仍是短板,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鎮居民的38%,這需要不斷補齊。”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高級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在採訪中表示,當前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相較於城鎮依然較低,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仍需不斷完善。

  除脫貧攻堅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另一塊重要短板在生態環境治理。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中國生態環境總體改善。藍天越來越多了,江河湖泊的水也越來越清了。去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域由2012年的452個增加到2019年的817個,其中12.5%的縣域生態環境質量同比好轉。

  柯炳生指出,近年來中國生態環境的改善有目共睹,但過去在這一領域欠賬多,所以總體來看依然是短板。在生態環境部今年5月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也坦言,中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程度距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距離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還有較大的差距,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仍然肩負著艱巨的任務。

  例如,2019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距離國家二級標準還有1微克/立方米的差距;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都為國家二級標準的1.6倍左右,區域空氣重污染過程時有發生;全國仍有65個國考斷面水質為劣Ⅴ類,黃河、淮河、遼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質總體仍為輕度污染;中西部地區自然生態比較脆弱等。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中“三州”之一,圖為該州瀘水市巴尼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居民在扶貧車間內製作民族服飾。

  重慶市黔江區白石鎮中河村村民周政曾是貧困戶,後經營家庭農場脫貧,圖為周政幫遊客采摘枇杷。

  四川涼山州鄉村學校建起“共青浴室”,圖為學生端著洗臉盆,走出寢室,跑向“共青浴室”。

  更有力的舉措

  更精細的工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在今年收官,為完成補短板的硬任務,各部委都在推出新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為縣城新型城鎮化補短板指明方向。據國家發改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加快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既有利於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助推形成同城化發展的都市圈;也有利於強化與鄰近地級市城區的銜接配套,還能帶動小城鎮發展,正是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的突破口。

  補短板要補到最關鍵的領域。《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公布了四大領域、17項建設任務,都屬於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導的公共領域。比如促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包括優化醫療衛生設施、教育設施、養老托育設施、文旅體育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等。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包括完善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設施、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縣城公共廁所等。

  為有效解決深度貧困地區專業人才供給不足問題,人社部給出政策扶持。2019年以來,人社部開展職稱評審“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工作,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實行單獨評審、單列標準、單獨確定通過率,評審結果定向在基層使用;為有效增加人才供給,對護士、社會工作者、執業藥師等基層急需的職業資格實施單獨劃定考試合格標準政策。該政策有助於基層人才的脫穎而出,能夠為貧困地區培養選拔出一批適合貧困地區需求、留得住的專業人才,讓更多人才願意在貧困地區和基層一線扎根工作。

  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針對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尚未形成、對污染防治攻堅戰精細化支撐不夠、法規標準有待完善、數據質量仍需提高等問題,柏仇勇指出,未來將重點建立健全監測網絡體系,完善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一張網”。

  4月,生態環境部出台《關於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為完善和提升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奠定基礎。在法律保障方面,《生態環境監測條例(草案送審稿)》已編制完成,報送國務院審議。此外,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的工作正在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台建設方案》已在編制。

  重大工程項目也在補短板中發力。

  5月19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標誌性工程——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通過一期下閘蓄水階段驗收。截至目前,全國110項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復工108項,建設人員到崗超過12萬人,在建投資規模超1萬億元。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估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資1000億元可帶動GDP增長0.15個百分點。超1萬億元水利投資,意味著在建設周期內總共可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以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陳厚群認為,大力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將發揮在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記者 李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