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全球化崩了?謝國榮:國際組織將全面檢討
http://www.crntt.hk   2020-04-15 00:28:41
高苑科技大學行銷流通系助理教授謝國榮。(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高雄4月15日電(記者 蔣繼平)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導致國際格局洗牌效應?高苑科技大學行銷流通系助理教授謝國榮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全球化”一詞未來要重新定義,目前看來經濟層面影響最大,另外連美國都受全球化拖累導致沒有資源僅能“鎖國”,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也沒有發揮效用,應該都會重新檢討定位,世衛應該首當其衝。

  謝國榮,1958年,高雄人。美國舊金山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英國赫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ull)企管博士。現職為高苑科技大學行銷流通系助理教授,專長是全球貿易及國際行銷;也是台灣邁達康董事,富有實務經驗。有陸軍中校退伍經歷,也對軍事熟悉。

  全球受新冠疫情肺炎衝擊,是否對於國際秩序、國際權力產生洗牌作用,謝國榮表示,這是必然的,因為疫情衝擊很大,2000年之後的“全球化”定義就是“哪裡製造便宜就在哪裡設工廠”,賣到高所得國家,全世界、包含台商紛紛在大陸設廠,因為製造成本低、人力便宜、各種優惠等吸引投資。

  謝國榮說,近幾年中國大陸製造成本提高,不一定符合成本效益,而在2003年SARS之後,台商也警覺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裡,開始轉移東南亞、印度去設廠。另外,特朗普上任後喊“美國優先、美國第一”口號,且策略也有針對中國,要企業把工廠遷回美國生產,若不遷回,產品銷回美國就要課重關稅,算是提供誘因和懲罰的兩手策略,中美貿易戰開打。

  謝國榮進一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讓世界供應鏈斷掉了,歐美訂單也減少了,中國大陸復工未必有訂單,這就是全球化效應。因此要等全球疫情結束,供應鏈、訂單恢復,世界各國往來恢復,全球經濟才會好轉,這可能需要好幾年時間。

  謝國榮認為,目前經濟層面影響最大,未來全球化要不要重新定義?是不是製造工廠一定要放在中國大陸,還是分散風險?國際貿易也需要重新規範,外國廠商是否會加速撤離原本是世界工廠的中國,值得觀察。他強調,國際社會是以經濟實力為後盾,國際互動會隨著貿易結構去改變。

  針對疫情對美國軍力的影響?謝國榮分析,如果美國確診官兵維持住數字,沒有影響整體軍力,大國之間的博弈及權力,應該沒有太大的改變。

  對於美國因疫情“鎖國”不再扮演世界領導者的角色,謝國榮表示,美國會疫情慘重也是由於絕大部分藥物、醫療器材等資源是“中國製造”,才必須仰賴其他國家供應補足美國的不足,這屬於非常時期的情況。所以各國要反思若人類遇到這種全世界的傳染病,生產醫療器材及藥品必須盡可能在本地製造,才能自給自足。

  謝國榮表示,疫情這麼嚴重,很多人形容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如一場生化戰,聯合國沒有發揮特別作用,只有世衛在媒體上出現,但也欠缺公信力,歐盟也形同瓦解沒有作用,疫情爆發到歐洲後,所有國家開始“鎖國”,互搶物資,本來是飛機、火車、船運互相自由往來,全都停擺。

  謝國榮認為,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歐盟、世衛等等,都要重新檢討定位,因為承平時期運作正常,遇到人類突發大狀況,一場瘟疫大流行,那會不會有下一波,這些組織的應變計劃?要記取教訓,及早發揮作用減少傷亡。所以特朗普提到要建立新組織取代世衛,就是世界各國衛生醫療體系需要重新建立。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