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烏克蘭“革命”後警察被逼下跪 |
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評論員 樂國平)近日,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再度緊張,烏克蘭宣佈在烏南部扣留一艘俄羅斯油輪,原因是該船曾經參與過去年在刻赤海峽扣留烏克蘭海軍艦船的事件。對此,俄羅斯警告烏克蘭行為犯法,必須承擔後果。烏克蘭局勢再陷入危機,讓剛剛獲得議會多數地位的素人總統澤連斯基來不及慶祝勝利。
俄羅斯與烏克蘭從千年相親的兄弟之國,到近年關係急轉直下成為仇讎,甚至兵戎相見、手足相殘,出乎多數人的意料。俄烏兩國同宗同源,歷史上同仇敵愾抵禦外族入侵,何其壯烈。甚至可以說,俄烏本就是一個民族。即使是1917年烏克蘭部分分離主義者一度脫離俄羅斯獨立,也很快被重新統一,相關的歷史鑄就成為著名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獨立後的烏克蘭繼續保持與俄羅斯的親密關係,烏克蘭主動放棄蘇聯遺留下來的核武器,烏俄邊境不設防兩國民眾自由出入,烏克蘭在經濟和能源領域高度依賴俄羅斯,烏境內駐扎俄羅斯黑海艦隊。作為示好,俄給予烏克蘭一些經濟實惠,並且不接受烏克蘭境內以俄羅斯族為主的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使得其依然留在烏克蘭版圖之內。
但西方並不希望俄烏兩國親密下去,北約和歐盟不斷東擴,以進軍俄羅斯家門口為目的,烏克蘭成為西方拉攏滲透的對象,烏境內出現了一些親西方人士,告訴民眾加入西方陣營才能繁榮。
烏克蘭曾是沙俄帝國富裕的糧倉,但由於蘇聯時期的錯誤政策,一度出現過大飢荒,給烏克蘭造成了深重的創傷。蘇聯解體後,獨聯體各國都出現了經濟危機,烏克蘭經濟形勢尤差,表現遠不及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民眾決定做出變革,給親西方派一個機會。
2004年烏克蘭大選充滿爭議,起初,被視為親俄的亞努科維奇獲得多數票,但支持親西方派候選人尤先科的民眾表示不服,後者身著橙衣高舉橙旗進行大規模示威,最終迫使烏克蘭進行了重新選舉,尤先科獲勝。這就是著名的“橙色革命”,也是“顔色革命”的最經典案例,當然,這場“革命”少不了西方勢力的資助扶持、添油加醋、暗中引導。
尤先科如願上台,但治國無方,烏克蘭經濟並未好轉,反倒因為他與俄羅斯關係的惡化招致了俄羅斯停供天然氣的報復。最終在2010年,尤先科黯然下台,亞努科維奇登上大位。
亞努科維奇執政後,雖然表現出了重新與俄羅斯親近的傾向,但並未疏遠西方,具有比較明顯的“騎牆”特徵。但即使這樣,烏克蘭的親西方派還是不買帳,成日指責亞氏媚俄、出賣烏克蘭,並且親西方派一直在等待時機,渴望抓住亞努科維奇的把柄。
終於在2014年年初,由於亞努科維奇當局在於歐盟進行“聯繫國協定”的談判過程中暫時出現困難,與此同時亞努科維奇對於俄羅斯倡議的“關稅同盟”表現出興趣,親西方派認為時機成熟,開始掀起大規模街頭政治活動,逼迫亞努科維奇辭職。
與“橙色革命”不同的是,這次的街頭政治從一開始就暴力頻繁,各種黑社會組織和外國代理人充斥其中,到當年2月時,死亡人數已近百人。而親西方派開始了暴力奪權行動,相繼佔領了許多地方州政府大樓。2月底,亞努科維奇陣營士氣盡失,亞氏被迫辭職並逃亡俄羅斯。
俄羅斯自然惱羞成怒,不再給烏克蘭面子,馬上“順應民意”地將親俄的克里米亞併入俄版圖,這對於烏克蘭而言還算幸運,因為這個早就不屬於烏克蘭的地區是以非常和平的方式正式離開,而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卻以暴力的形式步克里米亞後塵。
烏克蘭政權更迭後,頓巴斯戰爭爆發,當地的親俄勢力在俄羅斯支持下迅速壯大,最終發動叛亂。享受了七十年和平的烏克蘭迎來戰火,大批民眾被迫入伍灑血戰場。戰爭持續至今,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萬人。烏克蘭經年苦戰,卻只得到了西方的道義支持,畢竟沒有哪個西方國家敢於為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直接拼刺刀。迄今,頓巴斯的主要部分還在親俄武裝手中,烏克蘭收回這片土地基本無望。
與此同時,親西方的烏克蘭新政府開始了“轉型正義”,逼迫曾參與過鎮壓親西方派示威的警察集體下跪、限制俄語在烏境內的使用、更改有俄羅斯印記的地名、取締親俄政黨、缺席審判亞努科維奇“叛國”。在此過程中,形形色色的新納粹組織應運而生,烏克蘭亦繼續頻繁挑釁,不計後果。
但“革命”的狂熱過後,人們又不得不面對經濟的困窘,親西方派的核心人物亞采紐克沒掌權多久就被迫下台,政治素人、巧克力製造商波羅申科當選,人們希望他在商界的成功經驗能幫助烏克蘭經濟否極泰來。
然而,大亂之後的烏克蘭難以回復到平和的氣氛之中,外有強敵俄羅斯的巨大壓力讓整個烏克蘭社會人心惶惶,人們彼此之間難有信任,看誰都像是俄羅斯派來的間諜。波羅申科自知無能力與俄羅斯繼續打仗,但與俄羅斯和解絕對是國內的“政治不正確”行為,只得維持現狀,但即使這樣,烏克蘭大大小小的政治勢力還是對他高度不滿,一會抨擊他“親俄服軟”、一會指控他貪污腐敗。
今年4月,烏克蘭再次舉行總統大選,波羅申科失利,又一位政治素人、喜劇演員澤連斯基獲勝。烏克蘭政壇屢屢讓新人獲勝,可見其政治的高度不穩定性,至今人們還找不到可靠的政治力量。
“革命”後的烏克蘭,國家四分五裂、人民戰場塗炭、政府頻繁更迭、經濟差到不如十年前,淪為歐洲最窮國,西方也不肯施以援手,無疑成為了“失敗國家”,但就是這樣一個失敗的烏克蘭,近期居然成為了很多港獨分子和台獨勢力的榜樣。最近的香港動蕩之中,一些港獨分子效仿當年的烏克蘭示威者,動輒高喊口號、暴力襲擊警察、攻打政治機構,在外部勢力的策劃下高度武裝,不斷令暴力升級,並且毆打恐嚇所有不支持他們暴力行動的人。面對這樣的暴力形勢,守成的一方也一如當年的亞努科維奇那樣,繼續幻想“騎牆”,剛開始意欲強硬後來卻不斷服軟……
“烏克蘭革命”早已不是西方人津津樂道的偉大史詩,竟然被一些東方人撿了起來如獲至寶。其實不僅是烏克蘭,當年的蘇東巨變和各色“顔色革命”都已經不再是西方社會的談資,有的國家陷入了和烏克蘭一樣的困境,而另一些國家如波蘭、匈牙利,則建立了民粹主義政府,令西方心里涼涼,至於那個發明了“彩色大字報貼滿牆”的捷克,現在為了經濟發展愈發與中國親近,受到西方勢力痛駡。
“烏克蘭革命”對於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誠然有很多啟示,但這些啟示都是負面的,其實皆為教訓。曾經的一家人在西方挑唆下成為死敵,暴亂對社會的巨大危害,守成者的軟弱與騎牆招致自身的滅亡,人們的互不信任讓動蕩持續。
中國不是東歐小國,中國的體量不懼怕個別地區的動蕩,但中國也確實比東歐小國複雜得多,每一場動蕩都夾雜著形形色色的陰謀和陽謀。外部勢力多麼猖狂,也抵不過自身的團結,而自身的團結,要警惕內部的動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