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今年3月以來,上市公司信用違約頻發,接連出現債務危機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在數量上已接近10家,其中不乏盾安控股、凱迪生態等明星企業。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番牽動市場神經的信用違約短期內並未結束,伴隨後續的低等級信用債到期,會有更多難以再借新還舊的企業違約,打破剛兌勢在必行,同時,須警惕信用風險惡性循環引發流動性風險。
信用違約頻發企業債務危機浮出水面
近一個多月來,國內最大的生物質發電上市公司凱迪生態因中期票據到期爆發債務危機。據凱迪生態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債務高企,靠自身造血已無法平穩過渡,196億元市值背後的有息負債達230億元,其中今年到期的就超過100億元,加之多個銀行債權人擠兌,單方面提出債務提前到期並向法院申請訴前保全,使得情況進一步惡化。
凱迪生態當前的窘境從其旗下生物質發電廠的遭遇可見一斑。《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5月22日,凱迪生態在安徽金寨縣、霍邱縣、霍山縣的三家生物質發電廠接到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要求提前還貸的通知。次日,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函致國網六安供電公司,暫停了這三家電廠的電費結算。
“因沒有現金流,無法正常收燃料,這三家擁有300多名員工、直接帶動大別山區70餘戶貧困戶的電廠已持續停運。公司46家生物質發電廠有34家遭遇相同的情況,分布在安徽、湖北、江蘇等多個省份。”凱迪生態相關負責人說。
凱迪生態6月11日發布的新增涉訴案件等多份公告也顯示,其債務危機還在繼續加深。凱迪生態及其全資子公司作為被告或被申請人涉及的訴訟增加到138件,凱迪生態及其子公司被凍結的銀行賬戶增加到51個、凍結資金超52億元。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信用違約頻發,凱迪生態並非個例。與以往明顯不同的是,此次信用債違約的主體規模更大、經營狀況更好,涉及的行業也從鋼鐵、煤炭等落後領域蔓延到生態環保、智能安保等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產業。”開源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楊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