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全國台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中評社 海涵攝) |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鄭劍表示,不可預測性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特點。他分析,外力干涉是台灣問題存在的濫觴,也是台海戰爭的濫觴,更是當今台海風高浪急、驚濤駭浪的罪魁。日本、美國長期為“台獨”提供理論依據、出謀劃策、庇護“恩寵”,是“台獨”分裂勢力的總後台、物質和精神支柱。通過“以台制華”遏制中國大陸、展開戰略競爭是美日等干涉實力對華政策的不變圭臬;分化兩岸人民的情感和認同是外力在台灣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的重要手法。歸根結底,台灣問題發生於內,但根子在外,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才是台海戰爭的根本動因。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任勉表示,中國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塑造國際秩序,背後是實力決定一切。如今,世界秩序深度調整、動蕩、變革,“世界怎麼了”“世界向何處去”這兩個習總書記提出來的時代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是非常偉大的命題。化解世界秩序變化中對中國不利的因素就是在化解防範風險。韌性、定力、耐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在兩岸關係中,我們也要保持韌性、定力、耐心,辦好自己的事情。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李晨談及美國在亞太同盟體系和軍事體系方面的一些變化。他表示,在軍事領域,美國對華的議程在不斷擴展,目前已經不需要對台海過度聚焦。因為若是聚焦台海,會暴露美國自身很多軍事戰略和部署的短板,也不利於管控競爭。當前,美國的亞太軍事戰略中有兩個重新分工,一是軍兵種重新分工;二是同盟體系重新分工。美國和盟友的重新分工面臨兩方面局限,一是,美國和盟友在一些武器需求激增的情況下,面臨研發和生產的巨大壓力;二是,美國的歐洲盟友在參與美國亞太戰略上是留有餘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