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旅遊演藝創新文化業態
http://www.crntt.hk   2023-09-03 09:00:36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漓江之上,波光粼粼,將經典山歌、民族風情、漓江山水融為一體的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成為不少到訪桂林遊客的必選項目;驪山腳下,瓊樓玉宇,以白居易傳世名篇為藍本的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通過山水風光、古典樂舞、詩歌旁白、燈光音效等元素的有機組合,將人們帶入大唐盛世的歷史文化情境。

  旅遊演藝在我國已經走過40餘年歷程,不斷創新文化業態,日益受到人們歡迎和市場青睞,形成了實景演藝、劇場演藝、主題公園演藝、沉浸式演藝等百花齊放的格局,湧現出“印象”系列、“千古情”系列、“山水盛典”系列、“又見”系列等一批品牌。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19.33萬場,觀眾人數6223.66萬人次。旅遊演藝市場強勢上行,激發了更多衍生消費場景,拉動作用凸顯。

  旅遊既是文化傳播方式,也是文化生產方式。相應的,旅遊演藝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需求,也承載著活化歷史、傳承文化、創新文化的功能。取材於清代沈復同名筆記的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記》,以蘇州園林滄浪亭為舞台,通過藝術化手段重現了200年前的江南文藝生活。在一個個富有感染力的旅遊演藝作品中,能夠看到創作者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開掘資源,通過豐富的藝術形式和先進的科技手段予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旅遊演藝是文化展示,也是文化創新。

  旅遊演藝是文化“在地性”的最佳表達方式之一。一台演出可以幫助遊客快速瞭解、深度體驗當地文化,旅遊目的地也借助這種深入人心、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示風土人情、講述當地故事,打造地方亮麗的文化名片。

  跟隨《又見敦煌》情景融入式演出,觀眾如同穿越時空一般步入莫高窟,感受古絲綢之路重鎮的歷史風貌和敦煌文化的獨特魅力。觀賞《印象•大紅袍》,人們不僅領略武夷山的自然風光,而且能夠瞭解煎茶、點茶、泡茶等茶文化。在杭州,《宋城千古情》關聯起良渚文化和南宋文化,演繹杭城綿延的歷史文脈。在開封,《大宋•東京夢華》運用《滿江紅》等8首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宋詞,再現《清明上河圖》等書畫場景,勾勒出北宋都城的歷史畫面。

  從固定劇場到山水實景,從傳統景區到休閑街區,從主題公園到藝術營地,從隧道、游船到博物館、沉浸式劇場,伴隨旅遊演藝的發展,其演出場所、舞台載體不斷創新,表演方式、觀演關係也持續變化。旅遊演藝打破了劇場邊界,將科技與藝術高度融合,使演出場景和觀演體驗更加多元與動態。在海拔3100米的玉龍雪山甘海子藍月穀劇場露天舞台,實景演出《印象•麗江》將自然古朴的原生態表演與四周環繞的雪山風光融為一體,令觀眾感動震撼。沉浸式戲劇主題公園“衹有河南•戲劇幻城”設立了3大主題劇場、10座微劇場、27個情景戲劇空間,超過33個演出地點。這個龐大的劇場集群上演了3個主劇、18個小劇、2場夜間大秀,觀眾用3天時間才能看完所有演出。

  以多種感官體驗、多項技術應用、多重角色扮演等為特點的交互式演出成為旅遊演藝新形態。新疆博物館推出的文物創意舞台秀《千年之語》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將文物融入生活場景,讓觀眾穿越千年時光,走進浩瀚的歷史長河。當下,旅遊演藝中的遊客也從舞台觀賞向角色沉浸轉變。基於舞台、演員、觀眾三者的融合,一些旅遊演藝通過遊戲化的參與體驗,全方位提升觀眾的沉浸感,使其產生更加強烈的情感共鳴。情景演藝《長安十二時辰》借助沉浸式市井文化街區,結合唐朝文化元素的劇情、人物、道具、故事,創造出“處處是舞台,人人是演員”的時空穿越之感。

  旅遊演藝作為文化和旅遊融合的重要載體,其高質量發展必然需要實現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作為藝術創新和科技應用的融合產物,必然需要實現技與藝的平衡,讓前沿的科技手段和炫目的科技效果真正服務於作品的內容表達和價值傳遞,既“養眼”又“養心”;作為滿足大眾文化消費的重要形式,旅遊演藝還需避免同質化競爭和一味“貪大求洋”等現象,鼓勵發展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定制類旅遊演藝項目,形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演藝生態,實現多樣化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宋瑞(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