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美關系的解凍還需要不斷加溫
http://www.crntt.hk   2023-06-21 18:28:45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據大公報報道,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訪華。雖然中美雙方在重大問題上的分歧依然存在,但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美方承諾重回2022年11月峇裡島中美首腦會晤達成的共識,就中美關系的指導原則與中方進行磋商。此外,雙方就加強學者、學生及工商界人士之間的雙向交流達成共識,就中美兩國恢複商業航班進行積極探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外長也接受了美方的邀請,在今年適當時機對美進行回訪,從而為11月三藩市APEC峰會創造必要的氛圍。國際輿論普遍預期,美國部長級官員將陸續開啓中國之旅,中美關系的解凍似值得期待。

  布林肯此次訪華,是其就任國務卿以來的第一次。一位內閣級官員的訪華都變得如此困難,更不用說兩國首腦的互訪了。美國媒體甚至預測,拜登有可能成為中美建交以來第一位沒有訪華的總統。中美兩國關系出現螺旋式的下滑,是美國對華認知和對華政策的雙重錯誤的必然結果。本來布林肯的訪華之旅定在2月初,但是美方炒作“無人艇事件”,放大“中國威脅論”,讓布林肯的行程被迫推遲。這一次布林肯臨行前,美強硬派突然炒作“中國在古巴設監聽站”事件,差點讓這次會晤又泡湯。

  中美關系早已超越雙邊,成為影響世界格局的重要變量。布林肯訪華引起國際社會的格外關注,也在意料之中。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不久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無憂慮地表示,按照目前的中美關系的發展軌跡,雙方之間發生衝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位百歲老人希望改變這個軌跡。而這一次布林肯向中國再次解釋稱,“美國的對華政策不是尋求遏制中國發展,而是追求去風險化和多元化”,這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對過去對華政策進行有限調整,或曰“改變軌跡”,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中美關系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而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美關系之所以得以改善,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對華政策大辯論的結果,美國“對華接觸論”取代了“對華遏制論”,美國寄希望於通過接觸政策讓中國融入西方主導的體系。盡管此間出現了1996年台海危機、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等在今天看來都頗具顛覆性意義的重大事態,但兩國關系最終化險為夷。無論是美國後來出現的911事件,還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美兩國都進行了有效合作。中國也在2001年底得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數億中國勞動力加入到世界生產及貿易的大循環之中,釋放了巨大的生產力,從而壓低了世界的通脹水平,以至於美國人理所當然地認為,低通脹是經濟常態,直到2022年美國通脹水平再次超過9%時才“恍然大悟”。當然美國政客們是不會承認中國過去在幫助美國降低通脹方面的巨大作用,只強調中國人“搶了美國人的飯碗,偷吃了美國人的午餐”。<nextpage>

  雖然美國是全球化的大贏家,但迅速積累的財富進一步集中到少數人的腰包,始終無法解決財富公平分配這一難題,結果讓美國國內問題越積越多,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為民粹主義的氾濫增添了肥沃的土壤,“特朗普主義”應運而生,對美國本土及中美關系的破壞力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特朗普政府急速改變了中國的戰略定位,把中國定性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最大的安全挑戰,甚至視中國為敵人。在2019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拜登曾一度認為,中國不是美國的威脅,遭到特朗普的嘲笑及本黨大佬的批評。拜登上台以後,再也沒有勇氣改變特朗普的錯誤政策,甚至在某些問題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將對華遏制政策變成全政府型模式,以至當下的美國政客逢中必反,對美國社會形成惡性傳導,極大影響了美國對華民意。

  布林肯訪華之際,親民主黨的《華盛頓郵報》當天一口氣刊發七篇評論性文章,將強硬派和溫和派的觀點一并呈現出來。這種罕有的做法,似乎旨在掀起新一輪對華政策的大辯論。從中不難看出,美國各大利益集團在對華認知上遠非鐵板一塊,尤其是華爾街和高科技產業部門對美國當前對華政策頗有微詞,認為拜登政府在高科技領域進行的政府補貼政策不可持續,只有以中國巨大的市場作為支撑,美國的高科技發展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財源支持;而以犧牲盟國為代價的所謂對華生產及供應鏈聯盟也不具有可持續性。從美國接過歐盟的“去風險化”概念、不再提“脫鈎”一詞就可以看出,美國的“這支隊伍不好帶”,必須微調某些政策,否則將變成孤家寡人,這也是布林肯急於來華修補中美溝通管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美關系止跌企穩符合中美兩國及世界人民的利益。但問題是,美國已把未來10年視為美國對華戰略的關鍵期和窗口期,并狂言一定會“競贏”中國。但中美關系的改善也存在著稍縱即逝的窗口期,特別是中美關系的解凍還需要不斷加溫,更需要有強有力的後續行動相配合,但當下的美國尚沒有這樣的大氛圍,此窗口期與彼窗口期顯然存在著時間與空間的衝突。由此看來,布林肯訪華雖然使中美關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鑒於美對華錯誤認知及政策均并未根本改變,這種緩和將是有限且難以持久的。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