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土豆院士”談旱地種植 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hk   2022-10-16 09:41:28
(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中評社報導組)二十大黨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黨代表通道”第一場採訪活動上表示,針對蒿枝壩村沒有水田,祗有旱地這個問題,我們成功地研發了水稻旱地種植的新技術,實現了水稻上山旱地種植,解決了口糧生產的難題。水稻上山是我們學習總書記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的具體的實踐。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多的科技創新。

  有記者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書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那麼您被稱為“土豆院士”,請問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您和您的同事們都有哪些新的實踐呢?

  朱有勇表示,“我用我們村子的一個科技創新的案例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我住在蒿枝壩村,脫貧摘帽以後,農民的口糧從粗糧換成了大米。但是我們村沒有水田,祗有旱地。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成功地研發了水稻旱地種植的新技術,實現了水稻上山旱地種植,解決了口糧生產的難題。水稻上山有兩個創新點:第一個創新點就是水稻的旱地分蘖。自古水稻都是種在水田裡面,一根秧苗變成一棵稻株。我們選育了一系列的新品種,這些新品種在旱地條件下與水田一樣,分蘖完成,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個創新點是旱地除草,旱地的雜草比水田多得多,我們根據雜草的生長規律,創建了雜草萌芽期的封草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

  朱有勇說,水稻上山很受農民歡迎,今年雲南推廣了50萬畝,蒿枝壩村推廣了405畝,最高畝產788公斤,最低634公斤,總產28萬公斤。蒿枝壩村277人,人均產量超過了1000公斤,飯碗牢牢地端在了我們自己的手中。水稻上山是我們學習總書記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的具體的實踐。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多的科技創新。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